《哦,香雪》同步练习19
- 资源简介:
约19530字。
3.2《哦,香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哦,香雪(节选)
铁凝
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尽管不爱说话是她的天性,但和台儿沟的姐妹们总是有话可说的。公社中学可就没那么多姐妹了,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她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她不明白她们的用意,每次都认真地回答:“两顿。”然后又友好地瞧着她们反问道:“你们呢?”
“三顿!”她们每次都理直气壮地回答。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又问。
“那不是吗。”香雪指指桌角。
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嗒嗒乱响。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动合上,是因为铅笔盒里包藏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吸铁石。香雪的小木盒,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可在这儿,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它在一阵嗒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
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的价钱肯定非同寻常。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娘攒下鸡蛋,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啊!可是,为什么那诱人的嗒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可以穿起花棉袄了,有些姑娘的辫梢还缠上了夹丝橡皮筋。那是她们用鸡蛋、核桃从火车上换来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在昏黄的灯光下喝茶、看报,没有人向窗外瞥一眼。那些眼熟的、常跑这条线的人们,似乎也忘记了台儿沟的姑娘。
香雪系紧头上的紫红色线围巾,把臂弯里的篮子换了换手,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挎起篮子站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香雪在公社的初中里与同学们相处体现出她不爱说话的天性,是因为她认为同学们不如台儿沟的姐妹们有活力。
B.鸡蛋是“攒”的,说明香雪家很贫穷,但为了一个铅笔盒,香雪却用四十个鸡蛋来换,说明了香雪年岁小,不明事理。
C.面对香雪为了铅笔盒坐火车到了西山口的情况,有旅客劝慰香雪在西山口住一夜,体现了旅客的热情及对台儿沟的喜爱。
D.结尾香雪的内心活动解释了她没有住在西山口的原因,即香雪不害怕大山和黑夜,而是想着明天能够展示自己的铅笔盒。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涉及的香雪生活的大山和火车不仅指实物,同时还具有象征意义,前者象征封闭、传统,后者象征开放、现代。
B.本文节选部分除了中年女乘务员,每个人都有浓厚的人情味,小说以此衬托香雪没有受世俗思想污染的形象。
C.节选部分在描写香雪的姐妹们时,主要从她们的外貌入手,写她们积极打扮自己,以此表现台儿沟有火车站后对她们的影响。
D.本文和《百合花》的抒情性都比较浓郁,语言优美,有散文化的味道,不以情节取胜,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3.香雪在学校与女同学讨论一天几顿饭和铅笔盒的事情,分别体现了女同学和香雪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文章补叙的一段(在车上……迅速离开了)有何具体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有删改)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直到有一天,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