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630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语文试卷(BT)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题25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读《诗经》,我们可以在《子衿》中体会到独自徘徊城头的女子对心上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念,也可以在《关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种爱而不得、日夜思念的执着与深情;读《小石潭记》,我们可以感受到柳宗元巧用比喻写出了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逶迤之状和时隐时现的高妙:读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感受到分别可以昂扬乐观,真挚的友谊也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2.阅读下面的讨论会发言稿,回答下面的小题。(6分)
青年时期要不断积蓄力量,鼓足勇气,才能坚定信仰,明确目标。勇气是一抹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原色,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勇气是严jùn______考验当中绽放的光芒,它是一轮曜日,拥有勇气就拥有了成长的力量。我们崇拜李白,因为他“直挂云帆济沧海”,敢于为凌云壮志扬帆远航;我们钦佩鲁迅,因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敢于向黑暗社会宣战亮剑……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待在故事里,铭记在人心底。
爱憎分明是一种勇气,潸然泪下是一种勇气;缄(A.jiān B.zhēn)默隐忍是一种勇气,慷慨呐喊也是一种勇气。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严jùn( ) 缄(A.jiān B.zhēn)默( )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接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句意连贯。(2分)
我们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课文记叙了“我”儿时看社戏的经过,表现了“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因此,它采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B.《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贺敬之的《安塞腰鼓》句式丰富多样,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陕北安塞腰鼓具有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特点。
D.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4.填空题。(4分)
《经典常谈》是______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_____的著作。全书共______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______、______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5.综合性学习。(4分)
(1)阅读下面材料,请你从两方面概括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2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学校餐厅不再向大家提供一次性餐具,下面是餐厅里的一则提示语,请你帮助他们修改得更为温馨、委婉一些。(2分)
提示语:餐厅里一律不提供一次性餐具。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阅读理解(6—20题4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共6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滨。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6.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一章进了一步。
B.“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C.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D.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7.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①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