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同步练习27
- 资源简介:
约7050字。
《琵琶行 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材料二:
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口:“有句
1.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B.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C.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D.元和十年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与之意义相似的有“补”“出官”“迁谪”等,“出官”指外出做官,“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B.司马,官名,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唐代的司马是刺史的属官。
C.贾人,商人。古代一般称为行商坐贾。
D.弱冠,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十八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目的作了简要说明,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B.根据材料一,说明诗人被贬江州一直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C.材料二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的才华横溢。
D.材料二中,针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然被送入宫中,但却没有回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5.白居易为什么“放纵诗酒”、“仕情顿尔索寞”,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虎丘记
〔明〕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①,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②电霍,无得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