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同步练习16
- 资源简介:
约6970字。
.2《登高》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C.《登高》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氛沉郁悲凉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格调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古今独步。
D.《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词,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2.回忆《登高》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登高》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
B.“万里”指远离故乡,“百年”在诗中指的是一百年。“艰难”既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
C.杜甫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观照现实的结果,这样的诗句很能感染读者。
D.这首诗每联对仗,句法严谨,体现了诗人圆熟的创作技巧,历来为人称赞,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3.《登高》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说说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4.赏析《登高》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情景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比喻贤士们还没有找到归宿的句子“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之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 , ”。
(4)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 ”。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确定了意象的含义以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并从这个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在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和词里,意象可以直接拼合,无须乎中间的媒介。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可以省略,因而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确定。一个意象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