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30
- 资源简介:
约6850字。
.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下列句子中“信”的意义与例句中的“信”相同的一项是( )
例:信笔涂鸦
A.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
B.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C.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二、情景默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3)《晋书•陶潜传》中记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由此“折腰”一词便有了屈身事人之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的“ ,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湘江江水澄碧,舟船往来场景的两句是“ , ”。
(2)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以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指代贤才,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望。
(3)当不愿低三下四地去侍奉权贵时,许多有志之士往往会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 ”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②岩峣:高山。③分:甘愿。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颔联写诗人在登高中想象与妹夫一起赏菊的场景。本应该你我手执绿酒共赏黄色的菊花,又何必有穿着红色裙子的女子吹紫箫相伴。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本诗尾联中,诗人借陶渊明自喻,借“东篱醉”写出了他对“采菊东篱下”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
5.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四、小阅读-课内
6.下列对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梦游名山,内容丰富、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