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4份)
- 资源简介: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
主题01 思乡羁旅诗-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全国通用).doc
主题02 山水田园诗-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全国通用).doc
主题03 边塞爱国诗-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全国通用).doc
主题04 咏史怀古诗-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全国通用).doc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
主题01 思乡羁旅诗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
一、诗歌鉴赏
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1.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中国人对乡土的眷恋,深植内心,无论是远谪蛮荒湿瘴之地,还是身处江南繁华郡邑,都会勾起无限乡愁。小麓同学读到下面的唐诗,有一些问题请你解答。(6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_____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下列各项中对古诗理解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远望云天,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是远望所见,归鸟与孤云不仅渲染了孤寂氛围,也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的惆怅。
B.颔联直抒胸臆,由上一联对景物的描绘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写,孤云与归鸟短时间就能飞行千里,这样的自由恰反衬出诗人滞留异地的客愁。
C.尾联写诗人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往昔而心惊,以岁华渐老的惆怅落寞心绪收束全诗,留下袅袅余音。
D.本诗有情有景,情景分写,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情景交融,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这首五言律诗永不凋敝的美。
2.小麓同学发现颈联中一字有不同版本,有一版本为“远烧入秋山”,另有一版本为“远色入秋山”,你认为何者更佳?试结合诗句简析理由。(4分)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
主题02山水田园诗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_”“风灯”“宿鹭”“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二、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
主题03边塞爱国诗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舟师
[明]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
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
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
【注释】①俞大猷: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
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
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
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
2.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
阶段 表现的情感
战前(首联)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战中(颔联、颈联) ①
战后(尾联) ②
二、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也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诗人,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创作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从军行
陈羽①
海②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①陈羽,唐代诗人,此诗是诗人早年宦游,任职幕府时所作。②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
主题04 咏史怀古诗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
一、
再泛吴江① [宋]王禹偁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②精灵还笑我,绿袍③依旧惹埃尘。
注:①〔再泛吴江〕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②〔张翰〕西晋文学家,任司马府的东曹掾时,借口思念家乡的莼菜羮和烩鲈鱼,向齐王辞官,回到了老家。由此而产生了“莼鲈之思”的典故。③〔绿袍〕宋制,七至九品服绿。
【读意象】
1.“野鸟”“渔人”两个意象都有(1)_____的特点,诗人借它们表达了(2)_____之情。
2.诗歌常常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本诗尾联用张翰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释】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眨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于景物描绘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面貌。
B.“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深秋时节野菊竞相开放、诗人与郡僚举杯畅饮的画面。
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
D.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
2.赏析“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的妙处。(4分)
三、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