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03:诗词鉴赏
- 资源简介:
约17370字。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
专题03 诗词鉴赏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紧扣住题目中“①________”字写景,多角度描写了泰山之②________。其中“阴阳割昏晓”,用一个“③________”字,便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2.请你结合诗句,说说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在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文人的一个传统,每有登临必有诗作。下列诗句中和杜甫“登高望岳”时的心情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二)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详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游山西村的见闻和感受,诗句无一“游”字,却处处扣“游”,表现出诗人的游兴十足。
B.首联以农家劝留客人的口吻起笔,“腊酒浑”和“足鸡豚”等内容,写出了农家在丰年之中待客的热情真诚。
C.颈联写村中欢天喜地举行春社活动,以及活动中人们粗陋的衣着,体现了当地民风的质朴和村民们生活的艰辛。
D.“拄杖无时夜叩门”一句,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山西村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淳厚人文气息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5.明代杨植在《升庵诗话》中评价“宋人诗主理”,意思是说宋代的诗歌富含哲理。请结合两首诗歌的画线句,分别谈谈你对其哲理的理解。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诗人远望泰山,以“_______”描绘了泰山山色苍翠没有尽头的景象;近望泰山,以“钟”“割”二字分别突出了泰山_______和巍峨雄壮的特点;细望泰山,以“荡胸”“决眦”表现了他对泰山的_______之情。
7.由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可以联想到许多诗句。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从内容或写法方面简要说明这样联想的原因。(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诗句: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
(四)阅读《登飞来峰》,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登飞来峰》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诗人首先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极言塔的①______,登上飞来峰顶的这座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用“②______”的典故,表现了诗人③______。
9.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就是如此。请简要解释它们后来衍生的意义。
(五)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