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20字。
祖父和我
园南中学 季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落实情感目标:(浅层)感受文中浓浓的祖孙情 (深层)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留恋和热爱
3、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感受文中浓浓的祖孙情;难点: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留恋和热爱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题目给我们什么信息?祖父和我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四五岁的时候,是回忆童年。
2.想一想:题目是否可以改成《我的童年》是否可以改成《我和祖父》呢?
二、老师范读全文,检查预习
三、学法指导——(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修辞手法)
1.齐声朗读3-7段,在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里这是怎样的一个“大花园”? 在文中找出依据(形象生动的词句)
明确:色彩
3.重点散读第7段,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眼中的大榆树。
例:来了风,这榆树先啸;——听觉,声音
来了雨,大榆树先冒烟了。——视觉,形态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视觉,亮度
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比喻句,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
明确: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异常美好而又美妙的,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孩子眼里的世界总是如此新奇,所以我们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然后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把它们用笔记录下来。即如果要把事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可以通过色彩、视觉听觉等角度来记录(方法一)
4.朗读29-33段,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个四五岁孩子眼里的动植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自由)
圈画表现自由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方法二)
还有没有其他特点。
5.作者把园中的动植物写得如此自由,目的是什么?你能说点理由吗?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主张会借自己的笔流露于字里行间。我们来看看作者萧红的一些资料。(此处可以提提萧红的生平,父亲的暴戾无情,婚姻的坎坷给予成年萧红的影响,使她很怀念幼年时的欢乐时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所以作者很怀念童年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四五岁时眼里的世界是如此美好,好玩,自由。
带着对内容的了解,再读读第30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