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视频课堂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素材 / 八年级视频素材
  • 文件类型: wmv
  • 资源大小: 37.6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8/24 8:53: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苏教版八下《窗》视频案例。25分59秒。
《窗》视频案例


背景介绍:
    现在在上课时经常采取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这种方法。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奔教材的重难点而去,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节省了许多时间,但我认为这种方法用新课标的精神去衡量还是有些不妥的。上课时所有问题均是老师提出,学生没有质疑,没有发现,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思维停滞、萎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在教师强制下的被动行为。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失去了积极性。渐渐地,厌倦了,不再配合了,教师就只有台上唱独角戏了,越唱越累,课堂效果也就越来越差,气氛也越来越生硬。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要是能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他们的长远发展该是多么有利啊! “对课文质疑”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既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建构新知识。
    创新性语文教学要求把备课教案改为从学生自学开始,注重学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课文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找出的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转变,努力构建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特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备课的重点就应放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上,既发展学生个性,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我试图用八年级下期的学生学习八年级下期四单元的《窗》,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实施“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操作过程通常包括设疑、探索和论辩,即“三轮式”。首先在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的内容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全班探讨交流来解决疑问;最后就一、两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增强学生的思辩性,扩大思维容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意识。教学中摈弃纯语文知识的“线性”教学模式,强调整体感悟,在感悟中体会、品味,把握主旨,领悟深意,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




《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活动,能认识人性的美丑,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初步学会欣赏小小说。
课前学习:
1、    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    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课堂学习: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老师有这样一个设想,对这节课的学习,能不能靠同学们的力量,自己找出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它呢?下面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 
二、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可以自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你最受启发、最有感触的句子或段落,并用简洁的语言在空白处作旁批。
2、组织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提出的问题
你们对文本一定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讨论一下,作者到底在文中讲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对你有什么启发? 
3.交流并确定小组内最有价值的问题并上交(生可把问题写在纸上,) 
4、筛选问题
选代表和老师一起筛选本节课拟讨论的问题
5组织招标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讨论前明确要求)
领回感兴趣的问题,自选学习伙伴,结成小小组,明确分工,讨论问题
6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式教学”
面对信息飞速增长的社会,作为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学习的模式,努力实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各种教学策略。一年来,我们较多地探索实施了“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在语文课题领域进行学习,旨在探索提高预备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它燃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只会听,只会记,只会接受的他们学会了思考,更乐于去思考。不再有课文中仍有不懂却不敢提出问题的顾虑,因为“讨论式教学”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提问空间;不再担心害怕问题答不出的尴尬,因为整个学习过程有群体的力量可援助。在欣喜于“讨论式教学”带来的种种益处时,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是有效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关键。因为“讨论”的前提在于学生能自主的提出值得讨论的一系列问题。有否问题提出,提出问题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学生的质疑问难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平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于是就造成了教师不让提,学生就不提,学生越不提,越是不会提的恶性循环局面。那么究竟如何扭转这一不利于“讨论式教学”开展的恶性局面呢?
首先,发扬民主,创设和谐、宽松的质疑问难空间。
发扬民主,可使学生学习心情舒畅,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轻松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而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的状态下就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得学生有疑不敢提,有惑不敢问,要改变这种老夫子的教态,教师决不能板着脸,更不应去训斥学生,应让学生在课堂上笑着去学。尤其是当学生提出无关紧要,甚至有些恶作剧的问题时,教师应正确地,诙谐地予以纠正,指出不足,而不应吹胡子瞪眼晴。曾经在课堂中有一个学生提了一个有关词语的问题,而事实上,这个词语我们刚刚在上一课上学过,课本上又是有读音、注释的,问题一出来,全班哄堂大笑,笑声中似乎在说:“连这你都不知道?”但我不去批评他,而是一再鼓励他,表扬他,肯定他提问的勇气,激发他提问的兴趣。同时,也让其他学生明确,能提问就是肯动脑筋,认真学习的好表现。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质疑问难的兴趣浓了起来,也给学生一个暗示,我们的课堂是民主、宽松、和谐的,你们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习惯了机械地听、记,质疑问难在他们认为是根本没有必要的。但实际上“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有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作为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寻疑意识,让学生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曾经在上《到五月花公墓去》时,我要求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每人至少提一至两个问题,结果,课文看完了,竟无一人提出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根本找不到“疑”点,无从提问。于是,我鼓励他们可以先从字词、课题等一些较形象的地方入手寻找问题,可以有疑提疑,也可以无疑设疑。经此一点拨,学生纷纷重又看书寻疑,终于,一个个问题被学生提了出来。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又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提问,培养学生求异、逆向思维能力,从“比优劣”一一即比较这样写和那样写哪个好:“寻原因”——即思考文中的这个结果是由什么引起的,以此使学生能够提问。
最后,要引导学生提“好”问题。
对于提好问题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为什么呢?因为从学生方面,每位学生都存在着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课文方面,每篇课文都存在着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难易度。我发觉学生一开始往往都是提一些字词理解运用上,标点符号上,修辞手法上,以及课题上诸如为何不取那个名字而取这个名字之类的比较形象,而且较易回答的问题。对此,我借鉴了陆龙生老师文章提到的分步质疑法:
第一步:进行疏通性的质疑一一求解释。具体做法是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对于那些连词典学习工具等也无法解释的字词句段的意思,用笔记下来,便于在上课时提问、讨论。
第二步,进行探究性的质疑一一探实质,即要思考课文的内容说明什么道理,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中心思想。如《为学》一文中,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两个和尚去南海,穷和尚去成了,富和尚反而没去成?”又如在《清贫》一文中,有学生提问:“为什么方志敏明明身无分文,国方兵士却认为可以发洋财?”这些问题的提出及解答的过程,也正是学生理解课文实质的过程。
第三步,进行鉴赏性的质疑,也就是对课文的写作特点、方法情节等等,要求作一些评价,表明看法,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学生也就学会了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讨论式教学”的有效实施也需要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由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当然,培养质疑能力还要不断的训练,以至强化这种能力。每一堂课上完了,并不等于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就全部终止,要锤炼学生不断深化问题追索问题的能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