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8(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6 11:13: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芭蕉诗.docx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夜雨诗.docx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雪诗.docx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幽居诗.docx

  诗歌专题训练--------夜雨诗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②忧,都到心头。
  【注】①逆旅淹留: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后得将领常何引荐而发迹。②二老:指父母双亲。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子前三句,既点明时间、环境,又照应了题目,烘托出萧瑟落寞的氛围。
  B.接着三句,由景向情过渡,接“三更归梦三更后”,引出内心深处的喟叹。
  C.作者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为了表达自己此刻无人相伴的孤独寂寥之感。
  D.“梧桐”“芭蕉”“夜雨”在古典诗文中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相联系。
  2.这首元曲的抒情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夜雨
  陆游
  齿牙摇动鬓毛疏,四壁萧然卧草庐,
  急雨声酣战丛竹,孤灯焰短伴残书,
  壮心未减从戎日,苦学犹如觅举初。
  自笑坚顽谁得似?同侪太半已丘墟。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虽是夜雨,但本诗并未以它为主要写作对象,而是重在抒情言志。
  B.第二句的草庐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四壁萧然透露了其清贫的家境。
  C.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写急雨猛烈击打丛竹,暗示了诗人依然有从军的愿望。
  D.尾联写作者生命力顽强,平辈人大部分已经去世,字里行间含着无限感慨。
  4.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
  ……
  诗歌专题训练--------咏芭蕉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添字丑奴儿•芭蕉
  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和“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B.“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一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
  C.“窗前谁种芭蕉树”说的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D.这首词将芭蕉和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寂静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
  2.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①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注】①上番:初番,头回。多指植物初生。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郑诗前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长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
  ……
  诗歌专题训练-------咏雪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
  罗隐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①落偏饶。
  巢居②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注】①颜巷:指颜回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②巢居:谓上古或边远之民于树上筑巢而居。犹隐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紧扣诗题,用“细玉罗纹”作比,写出了雪花的晶莹剔透,形象生动。
  B.颔联写风雪中居住环境的艰苦,并用“旅客愁闻”侧面突出风雪之大。
  C.诗人本想寒窗赏雪来寻诗作句,却不曾想被落纸不见的雪花打扰而诗意难觅。
  D.本诗以“雪”为纽带将咏物和诗人自身的感触巧妙联系起来,意蕴丰富。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组元代套曲,回答小题。
  咏雪
  白朴
  【大石调】【青杏子】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沚,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篇】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腾问小蛮,多管
  ……
  诗歌专题训练--------幽居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①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辞官闲居之时。②蹇劣:笨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人们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出门奔走营谋,为后文写自己的幽居生活做铺垫。
  B.“独无”两句,写诗人不被外界的事物所牵动,所以能够完成闲居的愿望,过上宁静的生活。
  C.“时与”两句说明诗人偶尔与道人为伴,和樵者同行,表现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和清静的生活。
  D.最后两句说自己是笨拙愚劣的人,安于幽居生活,否定了别人认为他要追求世俗荣华的说法。
  2.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幽居”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幽居初夏
  陆游①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