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20
- 资源简介:
约2320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观点,学习文章结构严谨、逐层进行论证的方法。
2.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批驳的“突破口”及逐层推进的论证方式。结合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中一些句段,进行深层理解。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阅读了课文,了解了驳论文的特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这节课我们来一场博弈,一场我方和敌方的博弈。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要赢得这场博弈,就要在课文里去找法宝,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分成两组,第一组找出敌方的论点和论据,并讨论其逻辑关系,第二组找出作者的正面论点和论据,然后尝试用提纲的形式显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大致结构。(回顾上节课内容:文章思路图)
学生活动一(第一小组):(一)树靶子(1-2)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对方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方论据:
开篇以似乎确凿的事实为据,用一句话指出了三个阶段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态度:
(1)盲目骄傲,夜郎自大: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语言品析:“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扬扬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唯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希望着国联”的必然性。
(2)盲目崇拜,借助外援;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
语言品析::“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着,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
(3)今不如昔,祈求鬼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语言品析:“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三种态度由自夸到崇洋,到自欺欺人、虚无渺茫的态度变化。
学生活动二(第二小组):(二)打靶子(3-5)
1.鲁迅是怎样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的?
先承认对方论据是事实,然后顺着对方论据分析,得出信“地”、信“物”、信“国联”都是他信力,而非自信力;求神拜佛则是自欺力,也非自信力,所以他们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语言品析:“他信力”与“自欺力”都是作者自创的词,作者是怎样创出这两个词的?这两个词的使用达到了怎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