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28
- 资源简介:
约2920字。
《乡愁》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
1、教材分析
《乡愁》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现代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六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一朗读一品味一迁移”。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由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尝试模仿创作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情感的写法,并理解这首诗中的几个意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以及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由于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要求“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创作诗歌。”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如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尝试模仿创作诗歌。
【基于同学们年龄尚小,很少离家,所以对乡愁这种情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尝试模仿创作诗歌。【《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工具
1.教法: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我设置了以下学法】
2.学法:圈点勾画法,动笔练习法
3.工具: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共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激发兴趣(1分钟)
在此环节我提出一个有趣的小问题:“为什么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来吸引学生兴趣,引出“乡愁”的话题。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
2、初读课文,预习检测(4分钟)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