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20
- 资源简介:
约7590字。
20.曹刿论战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以古代战争为话题。《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题目是“论战”,文章就围绕曹刿论作战的道理,因此全文对战争的过程没有一一展开,仅一笔带过,而将重点放在曹刿“论”战略、战术和战后论述战争成败的原因上。在论述中鲜明地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为了突出人物曹刿,而以庄公为衬托,通过二人针对战争问题的对话,生动阐明了战争中取胜的原则,就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虽然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也具备了初步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还是比较差的,动口动手的能力也较弱,并且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想象,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文化常识,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2.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把握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3.感受先贤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把握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难点:感受先贤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赏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及用法。
3、初步感受曹刿的军事智慧和爱国之心。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略思想就受到过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去看看历史上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板书课题)
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
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文本进行勾连,让学生快速并且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学习。对历史上以弱胜强战争进行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了解作品和写作背景
1.了解作品。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书中记述了各诸侯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