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今》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2 21:44: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630字。
察今教案示例之一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的变法观点和人的主观认识必须适应时代和客观形势的道理。
  2.学习逐层论证的写法。
  3.了解设喻在论证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拟用诵读教法,在诵读中逐段疏通文义,使学生能当堂基本成诵。应当注意的是:
  1.诵读方式力求多样化,使课堂上有生动活泼的气氛;尤其要重视背诵的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使粗知大意、诵读练习、发现问题、深入理解和巩固记忆诸环节形成一条“教学活动链”。
  2.疏通文义的重点不在词语注释,而在上下文意的贯穿理解上。教师可以只提出问题或作出指点,让学生在诵读中自行领悟,不搞“对号入座”式的翻译。
  3.努力减少其他环节所占用的时间,例如关于吕不韦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不宜过多。
  本课拟用三课时进行讲读,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吕氏春秋》和吕不韦,介绍时代背景,大略划分结构,诵读第1、2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3、4段,复述故事练习。
  第三课时:诵读第5、6段,分析设喻的种类及其在论证中的作用,整理词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旧课导入新课。
  1.学生以《采草药》《雁荡山》为例说明小科学论文的特点,强调以说明为手段。
  2.教师指出,《察今》是一篇古代政论。察今,就是要察明当今的实际情况。察今的目的是要变法。要变法,就要说明变法的必要性,就要批驳沿袭先王成法的主张,这样才算得旗帜鲜明。
  二、齐读课文一遍。
  〔说明〕 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中哪些话是说明变法的必要性的,哪些话是批驳沿袭先王成法的主张的,它的论证的主要手段是什么,但不要求作答。
  读后再指出,课文中批驳沿袭先生成法的主张的话很多,这说明本文的针对性很强,因为当时确实存在着一股反对变法的势力。
  三、写作背景、《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简介。
  1.《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期间编写的。吕不韦开始任丞相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罢相在始皇十年(前237),正是秦统一全国的前夜。当时秦的变法已有百年历史,但六国中反对变法的大有人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焚书”,就是由齐人淳于越提出“师古”引起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师古”的主张写的。
  2.《吕氏春秋》是杂家代表著作,其编写经过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目的是为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