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7/17 17:40: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9700字。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撰写人: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徐海龙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本组题提供了“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地理原理探究的能力。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1选D。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故2选B。
  图2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4.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及相关空间的思维能力。“陆半球”的极点为38ºN、0º,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º S、180 º,根据西半球跨度160ºE向东→20ºW,南半球跨度0 º向南→90ºS,第3题选择D。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也就是直射点在23 º 26’S,180ºE。此时,非洲全部位于夜半球;北京时间为8点,正值上班高峰;南极极昼,昆仑站处于极昼期;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
  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
  5.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C.④D.⑤
  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B.Ⅱ——③
  C.Ⅲ——⑤D.⑥¬——I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3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作答第5题,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D。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第6题选A。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7-8题。
  7.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
  8.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相关中国地理知识的掌握。材料提示小明的考察时间为8-10月,为我国夏季,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日照强烈,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温差大,防水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据此,第7题选A。第8题对应第7题选项如下:①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内蒙古大草原,④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故第8题选B。
  图5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1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