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300字。
2010届《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1~3题。
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 )
A、8时~16时30分 B、17~23时 C、16时30分~次日7时 D、23时~次日5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 )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获得热量,同时通过地面辐射的方式而散失热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向外辐射之差额,称为地面辐射差额。读图1三个地区地面辐射差额的年变化图,回答3-4题。
3.关于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条曲线所代表的地区均位于南半球
B.曲线③所代表的地区地面辐射能的收入始终小于支出
C.三条曲线中所代表的地区纬度最低的是曲线②
D.三条曲线中所代表的地区纬度最高的是曲线①
4.一日内地面辐射差额由正值变为负值的时间一般在每天(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图1 O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表格是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状况。完成5~6题。
5.该岛屿最可能位于
A.地中海 B.印度洋北部 C.太平洋赤道附近 D.西北大西洋
6.形成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影响 ④地表状况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8.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下图为沿30°N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和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的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读图回答9--10题。
9.N′地区比M′地区
A.年降水少 B.年均气温低 C.气压高 D.光照强
10.影响M气压系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地势 C.太阳高度 D.季风环流
空气流越过山脉后,沿坡下降,空气绝热增温,使背风坡空气温度与湿度与迎风坡差异较大,如右图所示,甲、乙海拔相同,读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乙地<甲地
B. 同一自然带分布最高高度甲地<乙地
C. 气温甲地=乙地
D。甲乙两地生物种类甲>乙
12.图示现象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是
A.导致甲坡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加大,农作物营养积累多,产量高,品质高
B.夏末可使乙坡粮食和水果早熟,影响产量
C.该地区聚落多分布于乙坡
D.甲坡交通线路沿河谷布局,乙坡交通线路多沿冲积扇缘布局
右图表示亚洲局部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2回答13—14题。
13.当日广州的天气可能是
A.晴朗 B.阴雨C.多雾 D.吹南风
14.厦门当日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 B.偏西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
读图5“某地区某日平均气温分布和M地全年降水和昼夜情况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可用于判断M地位丁北半球或是南半球的主要信息有
① 山地走向 ②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 纬度分布 ④ 降水量季节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该地区
A.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C.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D.白昼最长时降水量最多
图7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完成17一19题。
17.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 夏威夷高压 B.② 为阿留申低压
C.③ 为亚速尔高压 D.④ 为亚洲高压
18.若图中①低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与东经70°交点附近,则
A.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
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开罗正遇上干燥炎热季节
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19.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a.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b.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c.1月,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d.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A.ab B.bc C.ac D.cd
2006年夏天,重庆、四川连晴高温,最高气温达44.5℃,旱灾、火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给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困难,3000万重庆人经历了一场50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严峻考验。回答20-21题。
20.重庆有“火炉”之称,下列不是“火炉”形成原因的是
A.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B.盛行反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