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小题,约5400字。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
(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一、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
读下图,回答1—2题。
1.经过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一线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的是(B)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B 2、C,从等高线弯曲形态看,从甲到乙、丙、丁依次经过了山脊、山谷、山脊,甲的左侧也有山谷,再注意甲、乙之间的海拔为500至600米,丙的海拔为200米。丙处山谷适合聚落的形成。
3.读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且渐离远日点B.M点是早晨6点钟
C.漠河一年内最长白昼D.海南岛上正午物体的影子都朝北
答案:C,从经度数值分布判断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地球接近远日点,并且不断靠近远日点,故A错;M点是傍晚18点钟,故B错;夏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故C对;海南岛位于北纬20度以南,此时正午物体影子应朝南。
4.下图中,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D C
A B
A.A点比B点气压低B.D点比A点气压高
C.C点比B点气压高D.C点比D点气压高
答案:D.A处表示近地面为高压,B处近地面为低压,高空相反。
图4中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间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
B.粉沙比粗沙容易侵蚀
C.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
6.下列现象不能用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答案:5、C,6.B流速大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搬运,东非大裂谷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与流水的作用无关。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年12月11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2007至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8.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
答案:7、A,8、B M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M位于西经60度,北京时间13时30分就是M的1时30分,M的昼长时间为21小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