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三校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800字。
浙江省永嘉三校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温馨提示:本卷分试卷I和试卷Ⅱ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I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写在答卷相应的位置。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面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片住宅、众多厂房等高大建筑和密集道路组成的集合体。
B.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区域的中心。
C.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聚居的场所,有商店、医院、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
D.是人类有自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形成的农业人口聚居场所。
2.城市不同于乡村的显著特征有
①第一产业占很大的优势 ②以农业活动为主 ③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④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特点 ⑤具有多功能和动态性的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城市,从文字上讲,“城”是一种防御性的工事;“市”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的“城市”就是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为适应人们对生产、生活、防御等方面的要求而集聚形成的。据此回答第3~4题。
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城市形成于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资本主义社会。
4.城市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①社会劳动大分工 ②现代工业发展 ③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④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改变城市内涵,使城市由商品交换场所变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集聚空间的因素是
A.农业革命 B.资本主义产业革命 C.第三次技术革命 D.第二次技术革命
6.城市的发展包括
①人口向城市集中 ②工业向城市集中
③城市内涵的提升 ④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人口的不断增加 B.经济的不断增长
C.工业的不断集聚 D.农业的不断增加
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我国拥有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8~10题。
8.清王朝时期导致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9.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人口迁移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
10.关于城市鞍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该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B.人口大量外迁是解决该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C.能源、水源短缺是制约该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该城市成为该省综合性工业城市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