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同步练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等5个)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doc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阶段质量检测.doc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doc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doc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解析:由图可知⑦①②为太阳辐射,⑤⑥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③、⑤较小使得其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低,同时由于①大,③小导致当地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而使得小麦产量高,质量好。
答案:1.D 2.B
3.(20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晚上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海洋降温慢,气温
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②正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压低,极
地地区终年寒冷,气压高,如果地球不自转,将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热力环
流。所以近地面风应由两极向赤道吹,故③正确。
答案:C
(2010·泰安模拟)读图,回答4~5题。
4.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
燥。
答案:A
2.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解析: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故日期可能是12月22日前后。
答案:D
3.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 ( )
A.东非高原 B.巴西高原 C.撒哈拉沙漠 D.马达加斯加岛
解析:①②之间为东南信风带,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半球,故不可能受到东南信风带
影响。
答案:C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地气流辐散,为高压中心;②地为低压中心;③、④地为低压槽。
答案:A
5.图示月份 ( )
A.东北平原小麦收获 B.开普敦气候炎热干燥 一、选择题
读我国P城市12月28日前后相关气象资料图,回答1~2题。
1.P城市 ( )
A.不可能出现降水天气
B.最有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C.最有可能出现晴朗天气,气温上升
D.最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2.P城市12月28日前后的气压变化过程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读图可知,P城市受到冷锋天气的影响,所以最有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
气。P城市12月28日前后的气压上升,为曲线③。
答案:1.B 2.C
中央气象台2009年2月22日6时继续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未来两天,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将有5~7级偏北风,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据此回答3~5题。
3.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
一、选择题
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1~3题。
1.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解析: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①比③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②的
降水量大于④。比较北京和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
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大。故表示北京气候
的是①和②。
答案:A
2.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解析: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波动上升的,降水变化
是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答案:D
3.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
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
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9月中旬,浙江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
为进入秋季)。读杭州2008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1~2题。
日期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最低气温 23℃ 23℃ 24℃ 25℃ 26℃ 27℃ 28℃ 28℃ 28℃ 25℃
最高气温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30℃
天气 多云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阴
风力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较强
偏北风
1.2008年9月15~23日,杭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解析: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得到日温差。通过计算可知,该段时间日温
差增大;影响日温差变化的因素为天气状况。
答案:D
2.2008年9月24日,杭州地区 ( )
A.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
B.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C.开始进入秋季
D.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读出9月24日杭州地区天气转阴,风力加强,阴天大气的保温
作用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答案:B
(2010·靖江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
(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
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3~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