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ppt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湘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一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3.0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3 10:12: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绝对小孩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30张。本课件含轻松扣教材、巧妙析要点、典例明考向、拓展延伸等内容,配套课下作业约2680字。

  一、选择题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1~3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答案】 B
  2.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
  【答案】 D
  3.从地壳到地心(  )
  A.压力越来越大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D.波速越来越快
  【解析】 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小,其中S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地核的密度较大。
  【答案】 A
  2006年11月13日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4~5题。
  4.此科研井的深度在什么层(  )
  A.地壳B.地幔
  C.地核D.软流层
  5.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
  【解析】 地壳的厚度平均是17千米,“松科1井”深度只有5 000米,所以在地壳。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 4.A 5.D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5月12日汶川地震,叙述错误的是(  )
  A.释放的能量约为6级地震的900倍
  B.北京高楼居民比底层居民更能感觉震动
  C.震源较浅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
  D.与通海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同属一个地震带
  【答案】 D
  7.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B.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多为破坏性地震
  C.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D.人类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
  【答案】 D
  读下图,完成8~9题。
  8.B圈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  )
  A.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B.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C.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D.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9.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B.水
  C.岩石和土壤D.生物
  【解析】 据图可知B圈为广布于陆地、海洋、大气、生物体内的水圈。生物是组成生物圈的主要部分,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 8.B 9.D
  人民网2009年2月12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9年02月12日0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震中100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据此回答10~11题。
  10.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