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试卷(文科)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3小题,约3880字。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试卷(文科)
出题人:王玲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20*3=60分)
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居多采用“四合院”的形式,据此回答1~2题。
1.北方民居多采用“四合院”形式,原因是:
A.我国北方夏季气温低,这种建筑形式保温效果好
B.我国北方风沙大,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抵御风沙
C.可以有效地抵御烈日的曝晒,降低温度
D.我国北方猛兽较多,这种建筑形式可以有效地抵御猛兽的侵扰
2.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有
A.显著的差异性 B.明显的连续性
C.基本的相似性 D.相同的特色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B.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C.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
D. 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4.关于长三角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湖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该地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一熟
D.该地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5.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当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