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地理试卷(文科)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小题,约4460字。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地理试卷(文科)
出题人:王淑玫审题人:王玲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某市寻找合适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km范围内。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km2(该区面积共16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近一半即可)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1~2题。
1.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下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
1 乙 0 0
1 1 丙 0
甲 1 丁 0
1 1 1 1
A. 甲、乙
B. 乙、丙
C. 乙、丁
D. 甲、丙
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示地区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是( )
A.纬度较低,热量丰富
B.紧靠海洋,用水方便
C.农业发达,粮食充足
D.海陆交通十分方便
4.B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A.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
B.年降水量在1 000mm以下
C.水田集中连片D.温暖时期较长
5.图示地区所临海洋是( )
A.黄海与渤海B.东海C.黄海与东海D.南海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6~8题。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 D.③④
8.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 D.②④⑤
RS技术、GIS技术和GP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据此完成9~12题。
9.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为GIS技术提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