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全册打包19个)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全册打包19个)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第一章打包6个)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1.1 区域的基本含义.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1.2 区域发展阶段.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1.3 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差异.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1.3 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1.4 区域经济联系第1课时.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1.4 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第二章打包9个)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1课时.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2课时.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1课时.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2课时.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oc
│~$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第三章打包4个)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3.3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doc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3.4 数字地球.doc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了遏制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2.与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据此回答3~4题。
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5.近几十年来,我国沙漠化土地的主要成因是( )
A.降水量少,蒸发旺盛
B.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异
C.人类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生产活动
D.大面积的污染
【能力提升】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读右图,回答1~3题。
1.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之路上的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灌溉用水增多,沙漠侵吞
D.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
2.由古到今,该地区绿洲的空间演变趋势是( )
A.向河流的下游集中B.由山区向平原集中
C.范围不断扩大D.日益向沙漠边缘退缩
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林
【能力提升】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不是湿地的为( )
A.①B.②C.③D.④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3.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下列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1课时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及综合治理与开发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中旬降水较多
2.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
①经济发达 ②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③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④贫穷落后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4~5题。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
A.水资源的综合开发B.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
C.防洪和灌溉D.航运和发电
5.下列对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制定了包括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2课时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及治理与开发的经验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基础过关】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整治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危害多年的干旱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B.该流域的人均收入已超过美国平均水平
C.该流域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D.航运、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工农业发展缓慢
2.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B.石油资源丰富
C.科技发达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3.下列属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经验的是( )
①开发的力度逐渐降低 ②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③降低流域的开放度 ④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1.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农业的优越的区位条件( )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水陆运输便利,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2.加利福尼亚州的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的放牧业→大田作物→蔬菜、水果、乳酪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影响这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效益B.交通运输条件
C.国家的政策与法规D.优越的自然条件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表示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的序号是( )
A.⑥ B.⑦
C.⑧ D.⑨
4.①农业带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暖湿润B.无霜期短
C.土地贫瘠D.市场广阔
5.关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
B.是为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C.大力开发生物资
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基础过关】
1.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是记录地理事物的计算机系统
B.具有空间分析的能力,没有动态预测的能力
C.是地图绘制系统
D.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系统相比,特有的功能是( )
①存储 ②管理 ③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 ④强大的查询、分析、预测等功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工作程序是( )
A.信息源→数据组织→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组织→数据库→表达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组织→表达
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组织→空间分析→表达
4.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储和处理的数据根据内容可分成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两大类。其中属于专题数据的是( )
A.地质B.水系
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1.下列有关遥感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是目标物→传感器→成果
C.飞机遥感图像分辨率比卫星对地物的分辨率高
D.遥感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以便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2.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 )
A.只接收地面物体的反射光谱
B.只记录接收地面物体的发射光谱
C.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D.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3.运用遥感技术监测灾害与人工监测相比,优点有( )
①获取资料快,可及时进行动态分析 ②受地面条件限制少,避免人员伤亡 ③获取信息量大 ④探测范围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答案 1.B 2.C
解析 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而不同的干湿地区,又有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3~4题。
1.2 区域发展阶段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基础过关】
1.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所用的最主要指标是( )
A.预期寿命B.教育程度C.国防开支比重D.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 D
解析 解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抓住题干中的“经济”二字和“最主要的指标”去思考,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2.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答案 A
解析 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且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
3.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
1.3 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差异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基础过关】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2002年)”。读图,完成1~3题。
1.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 ②经济基础 ③人口密度 ④对外开放程度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3.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答案 1.C 2.D 3.B
解析 第1题,划分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第2题,东部经济地带的矿产资源比中、西部少;西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东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最小。第3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地带中,均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能力提升】
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