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全国卷解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3小题,约3360字。 (大纲全国卷解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
[2012•全国卷] 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计算能力。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求出人均煤炭消费量。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2008年的总人口数分别约为13.44亿、3.09亿、11.86亿、1.28亿。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示资料显示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可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不仅仅与煤炭的生产与消费量有关,因此据图示资料不能推算出来。而能源种类较多,因此,仅根据煤炭的生产与消费状况并不能确定能源的进出口量。
[2012•全国卷]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图2
3.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 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
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4.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的特征。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根据该支流净径流量多年平均值1 500亿立方米,可排除A、C两项;再根据该支流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可知,该支流流入长江。
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5.B [解析] 影响河流年净输沙量大小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1983年以来,该支流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该支流的年净径流量呈上升趋势,说明与水量无关,最可能的是该支流流域通过兴建水库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
[2012•全国卷]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6.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昼长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可知,该地此日昼长为14小时。6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排除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河口附近。北冰洋沿岸位于高纬度地区,昼长远大于14小时,而位于中纬度的地中海沿岸最接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