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解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4小题,约17540字,有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
地理试卷(文科使用)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的填写姓名
2.答案必须全部涂或写在答题纸上。所有考生应完成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的共同部分。第二大题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对应于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 B组对应于”任选模块二”,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
3.应答选择部分前,应将答题纸上选做组别的识别框用2B铅笔涂黑,填涂的组别识别框必须与实际答题组别一致,如果不一致,两组别全涂或不涂者得零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1.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A.0.52天文单位 B.1天文单位 C.1.52天文单位 D.2.52天文单位
2.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 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 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A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太阳系结构模式、天文单位等天文基础知识。一个日地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火星是邻接地球的第一颗地外行星;得知火星距日平均1.52。因此,火星到地球最近距离大约为1.52-1=0.52。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球宇宙环境、宇宙探索、宇宙的强辐射、高真空、失重等特征。志愿者飞往火星会遇到宇宙强辐射、失重。地球和火星比较,由于地球略大于火星,所以火星引力比不上地球且大气层由于质量没有地球大而没有地球稠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二)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3.11月底“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当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时,该海域盛行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12月下旬,“青岛号”在海上过了两次圣诞节。这说明“青岛号”
A.自东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 B. 自西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
C.自东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 D. 自西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
【答案】
3.D
4.A
【解析】
3.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风向。热带风暴即热带低压(气旋),当其中心位于正北方,该海域处于热带气旋南部,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应该是“西南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本题考查地区自转运动意义、日界线时期换算问题。自西向东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日界线西侧大部分为东12区,东侧为西12区。说明是自东12区向东穿过日界线,在日界线西侧过了第一个圣诞节(12月25日)后,日期减掉一天(12月24日),海上航线1天后(12月25日)再过第二个圣诞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三)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 ⑤
【答案】
5.C
6.C
【解析】
5.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本题考查海底地形与地质作用。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