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地理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小题,约5210字。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1~4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洪涝灾害 B.乙——土壤肥力
C.丙——灌溉水源 D.丁——生长积温
3.丙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③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5.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 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C.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 D.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完成6~7题。
6.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自然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7.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 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C.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8.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右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右图回答9~11题。
9.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 海拔
C.水分 D.土壤
10.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11.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地理标志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还成为市县的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等。阅读材料回答12~13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