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3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 (3份打包)
模块综合检测(一).doc
模块综合检测(二).doc
模块综合检测(三).doc
模块综合检测(一)
第一至第五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中部较高,四周较低
B.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
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陡
D.为淹没在海面下的洼地
2.图中E、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 )
A.5米 B.15米 C.20米 D.30米
【解析】1选A,2选B。第1题,图中为等深线,数值越大,海拔越低,故选A。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程度,可判断礁体各处的坡度和地势。珊瑚礁应为外力(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E处位于礁丘突起处,其海拔为-36~-28 m,F点海拔为-20 m,两点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8~16 m。
2016年9月4~5日,中国在杭州主办G20峰会。据此回答3、4题。
3.杭州G20峰会举办期间 (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C.杭州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D.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少
4.我国在杭州主办G20峰会,对杭州的影响有 ( )
①改变杭州的主体格局
②促进杭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③促进杭州国际化水平
④促进杭州气候的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模块综合检测(二)
第六至第十一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读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1~3题。
1.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入量最大的是 (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2.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区发展不平衡 B.资源开发
C.环境变化 D.交通改善
3.关于人口移动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解析】1选A,2选A,3选B。图中显示,在我国四大地区中,东部地区人口流入数量最大,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就业条件和较高的经济收入。人口移动可以加大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交流,从而降低区域发展差距。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5.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模块综合检测(三)
第十二至第十六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下图为世界某两地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共同的影响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山地地形 ④沿岸暖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但主要粮食作物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光照 B.土壤 C.地形 D.降水
【解析】1选B,2选D。第1题,甲地位于冬季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乙地位于冬季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盛行风从海上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两地冬季均降水较多。第2题,受纬度位置影响,两地热量条件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受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的影响,两地均可种植水稻。甲地种植单季稻,熟制为两年三熟;乙地种植双季稻,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继“西气东输”之后,2012年又启动了“疆电外送”工程,读建设中的“疆电外送”工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疆电外送”输送的电力主要来自煤炭、风能、太阳能,不是石油、天然气,原因是 ( )
A.煤炭不便于大规模直接运输
B.风能、太阳能无法直接输送,只能发电后输出电力
C.石油、天然气只适合采用管道运输
D.新疆煤炭、风能、太阳能丰富,石油、天然气贫乏
4.“疆电外送”工程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河南——就业机会增加
B.河南——环境污染加剧
C.新疆——气候变暖变干
D.新疆——经济收入提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