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规范练习试卷(6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湘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6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19 14:2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66份打包 Word版含解析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项突破练1 等值线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5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6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7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8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9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0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2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3 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4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5 世界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6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7 六个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8 中国自然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9 中国人文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40 中国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41 旅游地理(选修3)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42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43 环境保护(选修6)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 地球与地图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0 常见天气系统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1 水循环和洋流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2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4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5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6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7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8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9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0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1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4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5 区域经济联系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6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7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8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29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0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2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3 世界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4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5 六个国家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6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7 中国的区域差异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8 旅游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9 自然灾害与防治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4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40 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5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6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7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8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状况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9 气压带和风带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项突破练2 地球运动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项突破练3 地质构造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项突破练4 气候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项突破练5 人口统计图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项突破练6 区位分析(城市、工业、交通) Word版含解析.docx
2017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项突破练7 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x
  考点规范练25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规范练第62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图甲是沿40°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图乙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丙为40°N纬线附近的著名湖泊及其水位的年变化情况。读图,完成第1~2题。
  图甲
  图乙
  图丙
  1.若图乙是图甲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在图甲的四地中,最符合图乙所示气候特点的点及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①——地中海气候
  B.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C.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温带季风气候
  2.近年线逐渐靠近P线,最可能的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
  A.围湖造田,泥沙淤积——退耕还湖
  B.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限制畜牧业的发展
  C.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合理利用水资源
  D.该区域夏季水量减少——大规模调水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读图乙可知,图示气候冬季气温在0 ℃以下,冬季降水比夏季多。图甲所示地区位于亚洲东部,故最符合图乙所示气候特点的点应该是④地,海洋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故D项正确。第2题,M线逐渐靠近P线,说明湖泊萎缩。结合周围是沙漠的环境,可知该地位于干旱地区,缺水严重。结合其经纬度位置可知,该湖泊是中亚的咸海,故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解决措施应该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2015甘肃河西五市高三联考)越南北部的民居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通常只有一个门面,后面跟着2~3个房间,然后往上造2~3层,正面装饰漂亮,两侧没有窗户。所以,如果单独的一幢楼房,远看像一艘船。读图,完成第3题。
  3.下列关于越南民居建筑的特点解释,最可能正确的是(  )
  A.最高气温时的降温消暑
  B.冬天减少寒冷的北风的蹂躏
  C.避免被洪水淹没
  D.有效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
  答案:A
  解析:越南地处低纬,为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受寒冷空气影响小。越南民居建筑的特点对抵御洪水淹没没有影响,也不能有效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其建筑结构如“后面跟着2~3个房间”,结合当地气候炎热考虑,可减少外界高温高湿的空气进入室内,故A项正确。
  读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完成第4~6题。
  4.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5.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6.有关下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棉花,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B.④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是水稻,一年三熟
  C.⑤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优越
  D.⑥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
  答案:4.C 5.C 6.A
  解析:第4题,我国区域面积广大,造成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地形和气候两大方面。第5题,①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③区是长江中游平原商品粮油基地,纬度较低,和东北相比,水热资源丰富是其主要的优势条件。第6题,④区的水稻不是热带经济作物,属于粮食作物;⑤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不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发展种植业受到水土流失的制约;⑥区的新疆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而青藏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读中国四大区域图,完成第7~9题。
  7.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8.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温
  9.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
  A.典型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典型草原
  D.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答案:7.D 8.B 9.D
  解析:第7题,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小,主要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影响因素,纬度低,海拔高,多晴朗天气,则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第8题,四大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即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而b—东北地区,其制约因素为低温冻害,土壤肥力是其优势因素。第9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即植被的分布规律。
  (2014安徽卷)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如下图)。读图,完成第10题。考点规范练26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规范练第64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完成第1~2题。
  1.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 ②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榆林地区有煤、天然气和岩盐等资源;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我国对化工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陕西科技力量较为薄弱。因此选A项。第2题,重化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化,但会产生环境问题;消耗的煤炭、岩盐等资源在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造成大气污染,加重雾霾天气;其生产过程是消耗能源,不是输出能源,也不会消除贫困。
  读我国小麦分布区图,完成第3~4题。
  3.①②③地小麦品种不一样,主要原因是(  )
  A.居民生产习惯的差异 B.国家政策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4.③④两地纬度相当,但小麦品种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近不同导致降水量不同
  B.天气状况差异导致光热条件不同
  C.海拔差异导致温度条件不同
  D.主导产业差异导致生产方式不同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三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其纬度存在差异导致热量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小麦品种不一样。第4题,据图可知,④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导致该地区气候寒冷,其小麦品种与③地不同。
  读我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甲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6.关于乙地及所属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油、气资源丰富。该地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沙漠广布,可垦耕地不多。第6题,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资源短缺;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要建成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1、图2,完成第7~8题。
  图1
  图2
  7.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8.图2中甲、乙、丙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第8题,丙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甲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乙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故正确的顺序是丙—甲—乙。 〚导学号95860174〛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完成第9~10题。
  9.在区域开发早期,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河网密布 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 D.红壤广布
  10.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C.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 D.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在区域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红壤广布、土质黏重是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10题,密集的河网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随着油田的开发,大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目前人口已经达到242万。读大庆油田石油产量的增长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11.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下列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简单
  C.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12.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①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 ②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 ③强化农耕产业,以耕补牧 ④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11.C 12.C
  解析:第11题,此时大庆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第12题,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之后给其他城市或地区带来人口压力,带来新的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①②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考点规范练27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规范练第66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时代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能力很低;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a、b、c、d曲线对应的因素正确的是(  )
  A.a—原料 B.b—土地
  C.c—劳动力 D.d—技术
  4.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劳动力在狩猎文明时期影响最大,b对应劳动力;农业文明时期,土地影响最大,a对应土地;工业文明时期,原料影响较大,c对应原料;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d对应技术。第4题,工业文明时期,土地的区位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很大。 〚导学号95860176〛
  (2015浙江严州中学模拟)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习惯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完成第5~6题。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5.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6.下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温较同纬度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③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5.D 6.D
  解析:第5题,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甲区域地形起伏较大,适于发展林业;乙区域地势相对平坦,且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适合种植苹果等暖温带作物;牛羊奶酪和肉食为主食是牧区居民的饮食习惯;该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渔业等农业生产。第6题,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但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同纬度东部高一些;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馒头里加过量增白剂,饲料添加塑化剂等,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据此完成第7~8题。
  7.下列关于餐桌上频频出现污染现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观念和饮食观念
  C.食品添加剂提高营养价值
  D.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且有利于食品保存
  8.餐桌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
  答案:7.B 8.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及原则。第7题,传统的观念是馒头越白越好,食品越甜、越香越好,于是不法商人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喜好,在食品里加入大量的增白剂、糖精、香精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第8题,餐桌污染影响了人体的健康,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安全性并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015山东卷,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0.“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生态裂谷”的含义。据材料信息,“生态裂谷”在形成过程中,会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因而造成植被退化,A项错误;生态环境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导致风力侵蚀加剧,B项错误;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比周围低,因而会导致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植被破坏、风力侵蚀加剧会导致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D项错误。第10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材料信息知,“生态裂谷”产生的根源是水资源缺乏。在荒漠区植树造林(只适合种草)只会使水资源更为缺乏,A项错误;发展灌溉农业会大规模地抽取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更为恶化,B项错误;全面禁止开采地下水会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C项错误;对于内陆干旱地区来讲,流域内应该合理分配水资源,上、中、下游统一协调水资源的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D项正确。 〚导学号95860177〛
  下图是《奥地利时报》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刊登的一幅漫画:一个衣着破烂、瘦骨伶仃的穷人在烧木头做饭,旁边一个腆着大肚子、叼着烟卷的富人说:“……你是气候罪人……”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贫困加剧
  B.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指责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D.发达国家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应该承担较少的责任
  1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俄罗斯北部的海岸线向北冰洋方向推进 ②俄罗斯农作物的生长期延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