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学案1(8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湘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9/27 19:52: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学案(打包8套)湘教版必修1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1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18.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1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锋与天气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0.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4.doc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考点突破
  1. 掌握北半球冬、夏季的六个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及位置。
  2. 理解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成因。
  3. 理解东亚、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高低气压中心的成因。
  2. 东亚、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难点:
  东亚、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一、大气活动中心
  (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气温变化小,并由此引起气压中心的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7月
  (夏季代表) 1月
  (冬季代表)
  陆地
  (热容量小) 气温 高(升温快) 低(降温快)
  气压 低 高
  海洋
  (热容量大) 气温 低(升温慢) 高(降温慢)
  气压 高 低
  (二)全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及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北半球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北半球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考点突破
  1. 掌握太阳辐射及其到达地球以后在地面与大气之间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2.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 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大气的垂直分层;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4. 大气的温室效应。
  难点: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 大气的保温效应。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大气圈:环绕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其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000~3000千米处。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因纬度而异: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因季节而异:
  夏季高,冬季低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低纬对流层高度高于高纬。同一地区的对流层高度夏季高于冬季;
  ②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③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该层,易成云致雨 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②以平流运动为主;
  ③天气晴朗 ①该层中22—27千米处存在臭氧层,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②该层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③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 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 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的高空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②大气密度极小 距地面远,受地球引力小 该层80—500千米处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实例
  吸收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少
  水汽、CO2(对流层) 红外线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考点突破
  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其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3.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其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难点:地转偏向力、“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一、概念:一般来说,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二、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的比较
  力的
  名称 产生原因 方向 图示 大小 作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 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面单位距离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地转偏
  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一种促使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离其运动方向的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地区为零,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的大小
  摩擦力 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产生的阻力 与风向相反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与风速的大小有关 减小风速,也改变风向,对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影响显著
  三、风向
  影响风向的力 风向 图示 风压定律
  高空风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近地面风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误区点拨】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非影响近地面风速大小的唯一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近地面风力的大小和风向,但是地面摩擦力也是重要的因素,地面摩擦力有降低风速的作用。
  【方法指导】风向表示方法
  【随堂练习】
  在实际大气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D.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答案:C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在实际大气运动中,特别是近地面的风,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即风向斜穿等压线,故本题四个选项中的C选项是正确的。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