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第六章_灾害与环境.doc
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doc
第二章 自然结构.doc
第九章_东北区.doc
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doc
第三章 海岸及海域.doc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主要内容:.doc
第十六章 青藏区.doc
第十三章 东南区.doc
第十四章 西北区主要内容:.doc
第十五章 西南区.doc
第十一章 晋陕内蒙古区.doc
第十章 华北区.doc
第四章 人口与经济的发展.doc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doc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doc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在世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一、 中国的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全国总人数为11.6亿人,到2001年,不包括港、澳、台中国的人口数接近13亿。比整个欧洲和北美洲人口的综合还要多。从古代到现代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比重长期保持在1/4左右。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一个增长相当缓慢的长过程,在先秦时期的2000多年,全国人口在1000---2000万之间,西汉时期接近6000万,从西汉到清初(17世纪末)的1700多年中,朝代更替,封建割据,战争频繁,人口为6000---7000多万,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增长速度快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非常快,超过历史上的任何年代,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世界人口平均的增长率,超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从1949年---1990年净增长的6亿多人中,有2/3以上来自两个生育高峰。
高峰期 时间 特点 原因
第一次 1949---1957年(8) 1、 人口出生率30‰,最高达43.37‰,自然增长率在16‰---23.23‰
2、 高出生、较高的死亡率、高增长 建国初期,生活趋于稳定,生产力开始恢复
第二次 1962---1975年(14) 1、 人口出生率23.01‰,自然增长率在20.86‰---33.33‰
高出生、死亡率大幅度降低、高增长 文革十年中,错误思想的指导,人多力量大。
第三次 1986年以后 1、人口出生率20.77‰,自然增长率在14.08‰---33.33‰
2、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由于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群,已进入婚育旺盛年龄,出生率开始上升
(二)人口的基数大
我国人口增长不仅速度快,而且基数高,绝对量大。从49年的5亿多人,到目前的13亿多人,甚至还要多,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增长规模很大和控制人口增长比较困难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人口的基数大,即使人口增长的速度很慢,每年出生的人口也将在2000万以上,其增长的势头仍十分迅猛。如果50年代采取马寅初先生的计划生育策略,至少现在少3---4亿人,虽然现在城市中基本上实现了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但在农村仍有多胎现象,而且比较严重,所以现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型快
时间 特点 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前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无政府状态、经济落后、生活贫困
新中国成立以后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生产力获解放,经济发展、生活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但无重视计划生育
第二章 自然结构
第一节 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
气候是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多因子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因素主要为地理纬度位置与太阳辐射、海陆位置与洋流、地形以及大气环流。
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主要表现:与同是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的北美洲相比,季风现象要明显得多。就是著称于世界的亚洲季风区中,也是夏季风强而冬季风弱,唯有中国冬夏季风都很显著。季风在冬季与夏季有明显的风向更替。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典型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季风气候表现显著,结构复杂。我国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和世界其他地区季风相比,无论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很强,这就影响到我国的气温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偏低,夏季偏高,特别是和亚欧大陆西部相比,则差数更大。
季风在季节上的转换也非常明显,而且影响范围很大,我国季风区约占全国领土面积的一半。其范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乌鞘岭一祁连山东段一巴颜喀拉山一唐古拉山一冈底斯山连线以东以南广大地区。
在季风的成因类型上,我国东半部近地面层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变化而引起的海陆季风,西部青藏高原近地面层则是由高原面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间的热力差异而形成的高原季风;高层大气中还有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形成的行星季风,在三者之中,海陆季风是主要的,居主导地位,而高原季风和行星季风是次要的,处于从属地位,但它们却加强了海陆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扩大。三种季风的汇合,相互作用,遂形成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复杂的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生长。但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
(二)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
原因是:
1、内陆距海遥远,海洋夏季风难以深入
2、干燥的冬季风势力强大.影响范围广阔
3、西南青藏高风突起,阻碍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
(三)气候类型多样
按照气温的不同,从南到北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气候区。按照水分条件,从东南向西北,又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之别。再加之我国山地多而高大,山区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在不同地方不同高度的山地,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也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国水热条件的空间组合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广大的青藏高原,突起在我国西南部,除了本身形成特殊的高原气侯外,它还通过热力与动力作用,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从而使我国气候更为复杂。
(四)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
水热同期,主要集中在夏季,便于农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二、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
影响中国的气候因素主要为地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太阳辐射、洋流、地面状况以及大气环流。
(一)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是决定太阳辐射和热量条件、影响气候特征的基本因素。我国处于北纬53º3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