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一中2017届高三地理必修三一轮复习策略ppt(2份)
- 资源简介:
共32张。本课件主要从必修三考纲考点分析、必修三复习方法、各类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研读高考题明确方向等方面进行讲述。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7届高三地理《必修三一轮复习策略》课件+讲稿
必修三一轮复习策略.docx
必修三一轮复习策略.ppt
必修三一轮复习策略
济宁一中 彭 黎
前言:
一、必修三考纲考点分析
必修三是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应用有关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必修三部分包括: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回顾近几年高考命题,区域可持续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试题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以具体区域为载体,从特定区域地理环境的各个角度切入,用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规律、思想与方法,去解释区域地理问题,分析区域不同时间、空间的自然地理特征、工农业生产区位特点,比较区域差异,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预测区域发展趋势,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是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显著特点。
对于近几年全国卷必修三考点和分值进行了统计:
考点 试卷 题号 考查角度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2010 36(3) 4 破坏植被加剧地表侵蚀
2012 36(1) 6 森林资源的开发保护
2013-Ⅱ 36(3) 8 沙丘群扩大的可能性
2013-Ⅱ 37(2) 8 天然植被退化及环境影响
2014-Ⅰ 36(2)(3)(4) 18 风沙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014-Ⅱ 37(1) 6 区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015-Ⅱ 1 4 湿地(基塘)减少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 2015-Ⅱ
37(3)(4) 12 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016-Ⅱ 36. 罗讷河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2016-Ⅱ 37 风电场建设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
2010 37(1) 8 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011 5 4 中国提高大豆质量的措施
2012 2~3 8 粮食主要产区的地位及商品率
2012 37(3) 8 干旱区发展芦笋种植的合理性评价
2013-Ⅰ 37(3)(4) 12 渔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2013-Ⅱ 3~4 8 地膜覆盖的作用
2014-Ⅱ 37(3)(4) 12 水稻种植中化肥施用量较少与“中国绿色米都”的原因
2015-ⅠⅡ 36(4) 4 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
2016-ⅠⅡ 2~3 8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发展变化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2013-Ⅱ 37(3) 3 区域造纸业发展的效益
区际联系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产业转移 2010 6 4 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
2016——ⅠⅡIII
3-5 8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二、必修三复习方法
地理学两大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这两大特点充分地体现在必修三中,新课程要求我们:“仰视教材→平视教材→俯视教材”,为保证学生复习知识的完整性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我校的必修三一轮复习打破教材常规,结合课标、考纲和真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关于教材的整合方式,我们注重了:(1)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2)知识网络的整合(3)图像材料的整合 (4)相似案例的整合(5)教材与地图册整合。
具体复习方法:
1.第二单元融到选修环境保护中,将必修三其它三个单元划分出六个专题,复习时间大约三周。六个专题
2. 每一个专题绘制思维导图或框架结构梳理,为学生建立有结构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掌握,强化归纳、思维等应用能力。
?? 以结构带知识,即从知识结构入手复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使之脑中形成系统、网络化的知识。
3.结合区域图,将案例分析落实到图上。首先选定具体区域,提炼出其鲜明特色或最具本质的主题;其次,围绕主题将区域主干知识串联整合,探究区域特征或现象;最后落脚到分析和解决区域实际问题。
4.加强解题训练
复习备考注重知识积累的数量,但更应注重运用知识的质量;复习备考注重知识的理解掌握,但应落脚到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上。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学知识是为了发展能力,形成思想。
正确的思维方式来自于科学的思维过程,科学的思维过程就是四项考核能力有步骤的运用过程。 正确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做题来获得,更应该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来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