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8(15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打包15套)湘教版必修1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8.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1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16.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1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18.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1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锋与天气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0.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4.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的分布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6.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组成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8244129.doc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考点突破
1. 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说出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2. 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从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及其边界,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
3. 说出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举例说明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难点: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
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分类: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内、外力作用比较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都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二者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具体如下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表
现形式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两者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强烈的表现,图中的峡谷显现出“一线天”的壮美景观。流水的这种侵蚀作用进行得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但天长日久,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巨大峡谷的形成,往往是河流的侵蚀作用与内力作用导致的地壳抬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重要提示】①板块是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单元,而不是地壳的单元,也不是硅铝层的单元;②六大板块的范围与大洲、大洋的范围不一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的板块都包括了海洋和陆地。板块不是大洲、大陆或大洋,只是借用了大洲、大陆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③板块的边界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图中绿线)是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沟或造山带;生长边界(图中红线)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岭或断层。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3)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 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下表:
板块边界 边界
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挤压碰撞 消亡(挤压)边界 两个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海沟、山脉、岛弧 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
彼此分离 生长(张裂)边界 板块张裂地区往往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成因 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 当岩层受到的挤压或拉伸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发生断裂,两侧岩块沿断裂面产生明显位移
形态特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中间岩块上升、两侧岩块下降 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
岩层新老关系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中间上升,岩块成为块状山地,如泰山、庐山 中间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考点突破
1.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 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判断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合理性。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2.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难点: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外力作用
(一)主要形式
风化作用 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该作用破坏岩石,形成风化壳。
侵蚀作用 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该作用破坏地表岩石,形成各种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经风化和侵蚀作用破坏后的碎屑物质,在流水、风、冰川等的作用下,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是地表夷平的重要过程。
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该作用形成各种沉积地貌。
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作用变成坚固岩石的过程。该作用形成各种沉积岩。
(二)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河流 外力作用 地表形态 图示
上游 侵蚀为主 高山峡谷
中游 搬运为主 泥沙俱下、河道变宽
下游 沉积为主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
(二)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风力作用 地表形态 图示
侵蚀作用(风源附近)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搬运作用(途中) 沙尘漫天
沉积作用(风力减弱) 沙丘、黄土堆积等
(三)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冰川作用 条件 表现 地表形态 图示
侵蚀作用 冰川运动 碾碎岩石、拔起砾石 “U”型谷、角峰、冰斗
沉积作用 冰川融化 大小混杂的砾石堆积在原地 冰碛丘陵
(四)海浪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海浪作用 地表形态 图示
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蚀柱等
搬运作用 物质迁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