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湘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8/13 10:38:5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资源提供: 杨梅123456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840字。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a)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
  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矿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③三大类岩石的成因(b)
  岩石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受到风化、沉积和固结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存在化石两大特征。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存在条件产生变化导致其结构、矿物成分随之变化而形成的;       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大理岩等。
  2、地壳的物质循环
  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b)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岩石的转化过程表明,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②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c)
  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就是地壳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这种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所释放的热量。
  “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见教材必修1第34页图2-7。读图要求:
  1、找到岩浆岩(分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图示转化中的所处位置。
  2、关注岩石转化中能量的来源:地球内部的放射热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3、注意各类岩石之间的内外力作用。
  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a)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造成地表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
  地球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一时期以某种力为主,如目前珠峰升高以内力作用为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外力流水侵蚀造成的。
  4、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板块之间呈现两种基本关系:互相挤压碰撞(消亡边界)或彼此分离(生长边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见教材必修1第37页图2-10。
  ②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c)(见必修一地图册P16页)
  在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
  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海沟、山脉和岛弧(太平洋中的深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注:落基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所形成。)
  在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裂谷(东非大裂谷)。
  ③地质构造的类型(a)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主要类型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由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这两种形态。
  断层是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而形成的。
  ④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c)
  背斜、向斜与断层图见教材必修1第39页图2-14、图2-15和图2-16。读图要求:
  1、能够根据图中地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属于何种构造。
  构造名称 岩层形态(较可靠) 地表形态 新老关系(最可靠判断依据)
  背斜 向上弯曲 早期为山岭
  晚期可能成山谷 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 向下弯曲 早期为山谷
  以后可能为山岭 中间新两翼老
  2、理解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原因。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内力)作用,常常发生断裂,易被外力侵蚀破坏,而形成山谷。
  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5、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