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中学生写“大气”文章
作者:不详 时间:2009/1/21 11:29:4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小气”的反义词是“大气”,学写“大气”文章,就是要引导他们去写有大见识、大气概甚至大文彩的文章。通俗地说,就是多读多写涉及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社会大风云、人生大感悟的作品。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生的作文“大气”呢?
一、首先要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定向阅读名人传记,使学生胸中有“大气”。引导学生多读古今中外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的传记,学生心中有了一尊尊高大的形象,有了效法的榜样,写作文时,“大气”当会自然流泻。如:史圣司马迁突遭下狱及腐刑,忍常人所不能忍的奇耻大辱终于写成《史记》——要知其详请读王元化、冯契主编的《中国历史上十》。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胜利后,与手下败将南方军事头目李将军是如何握手言和的——请看《林肯传》。
二、要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社会风云。要求学生每天看报,收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世界格局、中东战争、巴以和谈、科索沃事件、日本教科书抹杀侵略事实……改革开放、“三个代表”、国企改革、黄河断流等这些国内外新闻,学生都应关注。教师选些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如报载申奥的一则新闻:“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结束对北京申奥的考察后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多伦多奥申委同意国际奥委会听取当地一反对组织的意见,而且多伦多奥申委的人也参加了这次会见并为会见提供了方便。在会上,反对组织的代表陈述了反对的理由,随后多伦多奥申委的人进行了反驳。”按一般情况,这简直不可思议。申奥这样利国利民的盛举,应该是全国人民一条心,应该是清一色的坚决拥护,一致赞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是展示国人民族凝聚力的大好机会,怎能允许有不和谐音呢?就此新闻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写成文章。这一类训练坚持做,学生作文逐渐就会“大气”起来。
三、要求学生背诵充满“大气”的诗词和名人名言。如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苏轼“大江东去”,李清照“生当作人杰”,岳飞“怒发冲冠
凭栏处”,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辛弃疾“沙场秋点兵”,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让学生胸中充盈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四、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写“大气”文章。如吴晗《谈骨气》中引用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议论:当今社会什么是大丈夫气概。同学之间课桌上画“三八”线,一言不合就怒目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在家中对老人不尊重、不孝敬……这些是“大丈夫”气概吗?请写成作文《大丈夫论》或《我心目中的大丈夫》。
总之,要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训练学生学写“大气”文章。文章的“小气”来源于生活的“小气”。青春不该如此,中学生更不该如此。让中学生的生活充实,让中学生的心胸宽广,语文老师有责任在自己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各种训练,使中学生的作文不致一味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逐渐让中学生的作文“大气”起来。
这里要说明的是,“大气”不能变成“假气”、“老气”,如果变成空喊口号,乱贴政治标签或者小小年纪就失去活泼,作文时装做“小老头”式的老成,那就走向了“大气”的反面了。这里说的“大气”,也绝不排斥贴近生活,从小事做起、写起的做法,“大气”不等同于大事。总之,“大气”是指不管写什么内容,其人其情其志必须有一定的品位与高度。这就要求尽量做到:眼大:阅读量大视野大;心大:志高、趣高,追求真理,崇尚正义;手大:追求“大手笔”,出手不凡,写出的文章都有一股正气、清气,有较高的语言格调与思想品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