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30字。
高三地理选修2教案系列: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一.辽阔的冲积平原1、位置范围:华北平原:北起燕山,南到淮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海滨。地跨京、津、冀、鲁、豫、皖、苏等五省二市,经纬范围大致为35°N-40°N,115°E-120°E。
2形成: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
积而成。(因此其土层深厚、肥沃);组成:平原西部地区是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缓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低平原;她的主体部分是冲积低平原,高产农田是缓斜平原。特点: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只有4米左右。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一般超过50平方千米)。
二、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地貌取决定性影响
组成 位置 地势 组成物质和主要特征
缓斜平原 山麓→海滨 高→低 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燕山山麓
冲积低平原 由各河冲积物组成,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
滨海平原 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为低平
(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具有春早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加上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升刘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雨季洼地积水,形成洪涝灾害。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自然因素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气候 地形
风沙 干旱季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地表易起沙,春季多大风 地势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 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使风沙活动频繁
盐碱 干旱季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聚集 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干旱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 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洪涝 降水集中(7、8)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耕地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日益下降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