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40字。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
考纲解读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西北地区荒漠化在不同时期的原因和表现
3、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原则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4、森林的作用以及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5、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及雨林被毁的原因、影响
知识体系
1、荒漠化的防治
(1) 荒漠化
(2)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3)西北荒漠化的成因: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2、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1)不同历史阶段的荒漠化
历史时期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发生荒漠化的区域
古代(唐宋以后) 盲目垦耕、战争、瘟疫 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的古绿洲
近代(清代) 农垦规模扩大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建国以后) 人口压力、管理失误 旱作农业区和草原牧区
(2)不同地区的荒漠化
地区 西部荒漠地带 东部荒漠草原、草原地带
人为因素 战争(破坏水利设施)、上游大量灌溉用水和砍伐山地水源涵养林(造成水量减少或河流改道,危及绿洲农田和天然植被) 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乱垦滥牧)、农牧之间的频繁更替、战争等
发生机制 植被破坏打破了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就地起沙和外来沙丘前移,使得原来的沙漠得以扩张,形成荒漠化土地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植被退化,使地表覆盖物减少,在风力作用下,局部地表发生风蚀,下伏沙质沉积物被吹扬搬运,出现斑点状分布的流动沙丘,进而连接成片,形成沙质荒漠化土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