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50字。
农业区位因素综合分析
一、农业区位因素的比较
1.从宏观角度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气候 光照 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的利于农业生产,但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如:我国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22°N;温室大棚生产改造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
热量 积温的多少直接限制农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
降水 过干和过湿都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地形 平原 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
山区 缓坡(小于25°)适宜发展梯田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农作物分布的垂直变化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农作物。如我国江南丘陵的酸性土壤——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水源 一般地区,水源是稳定高产的必要条件;在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订单农业”,城郊乳、畜、肉、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型农业
交通运输 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如:荷兰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基地;珠三角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等
国家政策 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对农业生产起着鼓励或限制的作用,如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等
科学技术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所以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
(2)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塘鱼、果园、粮棉。
(3)各种农业类型需水量的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需求。鲜花需要保鲜,鲜奶易变质,因此,花卉,乳牛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二、农业区位分析的观点
1.综合法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很多,应全面地考虑,综合热量、光照、降水、水源、地形、土壤、交通、市场、政策等条件,辨析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明确在有利方面中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区位因素,即主导因素。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