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另有教案。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大田第一中学 连欣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以大气运动为主线,将大气运动的原因(能量交换)作为基础铺垫;将大气运动的结果(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气和气候)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部分呈现;本节则从更为广阔的地理时空视角,进一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本节内容既是全章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
本节内容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性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标分析: 本节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①识记、理解气候变化的尺度及其特点;②理解近代以来全球的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
③了解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
(二)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气候相关资料,通过资料和图表分析掌握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适应对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领悟地理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地理时空视角、全球视野和正确的人地观;
②学会交流与合作。
4、教学重点、难点处理
重点:全球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难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点
确定依据:①课标要求;②本节教学内容特点——涉及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和人类社会关注的热点,时空跨度大,思维链索长,富有探究性、挑战性,由此确定上述重、难点。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得到的。从本质上看,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基于上述理论,结合课标要求、本节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两种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的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因此,我把它作为呈现信息的载体,用来①呈现图文音像,为学生探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②呈现学生探究的结果,即知识链,引导学生关注对认知的认知,进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说学法
(一)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对大气的温室效应,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基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已初步具备基本的地理分析、推理能力;同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定掌握,具备相当的资料收集能力,可以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3.学习态度: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