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二单元教案集
- 资源简介:
约80790字。
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修一第一、二单元教案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 人口再生产
●从容说课
按照《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的要求,高二地理内容编排了部分专题地理,其中本单元《人口与环境》,主要探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人口再生产。
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所掌握的人口学知识,比起初中地理的内容,将深化一大步。同时也为正确理解和认识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教材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只是粗略地进行了介绍,目的是使学生对人口转变的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学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全面的解析:针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划分,尽管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但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以下两种观点:一是都承认客观上存在着某些人口再生产类型,二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沿着一定的方向演变。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内,有着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更替,人口再生产的类型也将得到转变。
本节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以提高我们的教与学的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再生产的概念、类型及其转变规律。
2.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在世界上的地区分布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图表说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征,分析其成因,分析预测其转变趋势。
2.结合当地人口资料进行分析,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德育目标
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人口的再生产。
2.引导学生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重点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规律。
●教学难点
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
以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线,阅读图表,应用比较法、分析法来了解人口再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并概括其特点。
●教具准备
将有关图、表制作成多媒体闪动图,以一种全新的动态课件来直接比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情况,并配以最新的人口的动态资料来分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按照国家教委最新颁布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我们高中二年级开设限定性选修课,课程内容为人文地理基础知识。高二年级我们将学习五部分内容,它们是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合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从今天起我先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板书)
本单元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大纲中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内容,实际上指的就是“人口再生产”。严格地说,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两者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人口发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人口素质反映的是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口结构可包括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探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我们先从一些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具体了解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先从第一节学起:
1.1 人口再生产(板书)
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所掌握的人口学知识,比起初中地理的内容,要丰富、深化的多。
一、人口再生产的概念(板书)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代出生、不同性别、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人出生,加入人口总体;又不断有人死亡,退出人口总体。人口内部的这种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这就是人口再生产。其实,这一定义只是狭义的人口再生产,是仅从人口数量方面考查的人口变动过程。实际上,人口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集合体,其个体构成是错综复杂的,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老一代人口陆续死亡,脱离了人口总体;新一代人口不断出生,加入了人口总体;有的人口成长变成了社会的劳动力;有的人口则变老退出了劳动人口,等等。这样的人口再生产过程,不仅人口的数量在变化,总人口中的年龄性别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及人口的素质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意义上的人口再生产,是广义上的人口再生产。
一般来说,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即各个家庭人口的出生、死亡和其他变动,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人口再生产。也正是由于人口再生产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家庭的性质、规模和结构等都对人口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计划生育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家庭中的原因。(这一点可作为一个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讨论,然后给出答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补充材料一:世界人口总数1993年达56亿,1999年10月12日达60亿。这一日被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1995年2月15日为我国12亿人口日。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为12.95亿。
世界人口增长(1)纵向比较:人类出现到产业革命,人口发展非常缓慢;产业革命到二战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科技、生产力迅猛发展,人口迅猛增长;七十年代到现在,许多国家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下降。
(2)横向比较: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增长很快;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影响,人口增长缓慢,停滞甚至负增长。
补充材料二:(1)7月11日——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1987年7月11 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倡议在这一天举行“世界50亿人口日”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及各方面人士注重和解决人口问题,创造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1990年联合国确定每年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从1990年开始,以后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进行人口宣传活动。
(2)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其理想是“Food for all——人皆有食”。但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全世界的粮食供应正变得日趋紧张。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在该组织成员国中举行相关活动,以唤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