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490字。
澳大利亚(学案)
一、教学设计分析:
【教材分析】 澳大利亚是世界区域的重要知识,这节知识包括的内容: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农业活动、工业活动,更多的强调“有什么”。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时,教材明显把自然地理环境的这部分知识加强了,并且强调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出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是现在高考“能力”导向的需要,同时对学生分析、思考、归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教材采用了“传统式”的布局,按照位置、地形、气候、生物、农业、工业顺序一一介绍,内容很全面且很多,但里面的插图及思考问题对整节内容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也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
学生上学期我就组织学生系统地按照高三一轮复习要求,学习了必修1的自然地理,有了比较扎实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在之前亚洲、欧洲等区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部分区域地理的学生方法,对读图并分析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有一定的基础(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已初步适应上课讨论的方式,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在以前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从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方面去把握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但在具体复习时,仍然过多的强调背诵,缺乏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性观念分析来理解这些地理特征。所以,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工作。
【设计思想】
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在学习新课程必修1.2.3后进行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但是高一在未分科前的自然地理学习任务紧,时间短,老师的要求大大的下降低,而必修3的基础知识也是包涵在必修1和2之中的,也是没有知识的区域学习。因此学生学习区域地理没有扎实的基础,如不能用气候原理解释具体区域的气候现象,不能判断某海域的洋流的名称或性质,学生在在背区域特征的现象,书本上有的会分析,对于一个陌生的区域就可能束手无策,不会运用地图和基本原理的规律去推断任意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老师讲的累,学生学的吃力,效果不好,而对于区域地理的综合试题答案的撰写在高考中又是一个大的难点,学生答的语言和参考答案甚至与评分标准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得分率一直偏低。因此高二上学期在必修3完成以后,着手按照高考一轮复习的要求复习了必修1的大部分内容,同时一边上区域地理,发现学生在运用必修1 的基础知识方面明显要好的多。针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