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ppt24(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共36张,教案约2420字。
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测要求】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3、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学生板书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教师提问]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请你画出示意图。
[学生归纳]
侧视: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
俯视
南极上空顺时针旋转
[板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承转过渡]地球自转速度分为线速度和角速度,所谓角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绕过的角度,根据角速度的定义,结合演示,请同学们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并归纳地球上任意点的角速度的规律,
[学生活动]演示、思考、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º每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
[分组讨论] 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等?如何计算?如果不等,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教师指导]从全球角度观察,让地球自转一周,地表各点的线速度即可算;引导学生回忆纬线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上题答案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变化规律是: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图1-2-2,纬度60º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