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ppt13(9份)
- 资源简介:
共17+18张。分两个课时,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经典例题分析。
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第一课时,周霞) (5份打包)
│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第一课时,周霞).doc
│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检测练习(第一课时,周霞).doc
│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第一课时,周霞).doc
│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第一课时,周霞).ppt
│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微课(第一课时,刘志奇).mp4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第二课时,周霞) (4份打包)
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第二课时,周霞).doc
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检测练习(第二课时,周霞).doc
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第二课时,周霞).doc
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第二课时,周霞).ppt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增强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建立区域发展条件的思维方式。
【学习策略】
某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势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地等角度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人口、交通、重工业基础等角度分析。从这些分析来看,学习重点显然是自然条件部分,并要学会“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分析”的思维建模方式。
对同学们来说,从“东北地区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耕地资源分布图”“东北地区生态退耕与荒地开发对照表”等图表中读出有用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知识迁移,确实有相当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在于读图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课前调研】
1. 东北地区包含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地形区?
2. 东北有哪些著名的山脉、河流?
3. 东北有哪些著名特产?
【课堂活动】
探究活动1:读课本“东北地区图”,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 读课本“东北地区图”,东北地区包含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地形区?
2. 东北地区各单元的地形特征有何不同?分别适合发展什么类型的农业生产?
探究活动2: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1. 东北地区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分别什么特征?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邗江中学 周霞
【课程标准要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例,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深对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介绍有关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新型农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设计思路】
“农业区位因素”“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已经在必修二“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模块学过了,学生有了一些基础。但具体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特点、问题、发展方向的分析,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很高。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思维建模法、问题导学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块,除了湘教版教材以美国为案例外,其它三种版本教材均用的是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案例,都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等。但三种版本教材各有侧重,表述差异也较大。
人教版教材在本课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取得区域农业竞争优势,每个区域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并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根据内部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按照这个思路,人教版的编制顺序是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内容设置如图1)。任何一个区域,发展农业生产都必须同时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人教版这样编排符合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不足的是,与高中学生的认知基础有所出入,因为学生在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模块学到的研究思路是:优势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解决措施或发展方向,接受新的表述方式会觉得有些混乱。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1. 下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 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3. 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A.土地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水热配合较好
C.纬度高,热量不足 D.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
4.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水源条件
6.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