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ppt2(74份)
- 资源简介:
区域地理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 17课时 从世界看中国
│2015-2016学年《从世界看中国》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从世界看中国》导学案.pptx
│《从世界看中国》导学案.doc
│《从世界看中国》导学案.ppt
│《从世界看中国》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
│2015-2016学年《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导学案.pptx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导学案.doc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导学案.ppt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19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2015-2016学年《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导学案.pptx
│《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导学案.doc
│《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导学案.ppt
│《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0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
│2015-2016学年《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pptx
│《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
│《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ppt
│《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1课时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15-2016学年《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pptx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doc
│《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ppt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2课时 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
│2015-2016学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导学案.pptx
│《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导学案.doc
│《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导学案.ppt
│《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3课时 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015-2016学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导学案.pptx
│《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导学案.doc
│《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导学案.ppt
│《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4课时 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2015-2016学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导学案.pptx
│《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导学案.doc
│《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导学案.ppt
│《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5课时 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015-2016学年《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pptx
│《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doc
│《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ppt
│《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6课时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界的中国
│2015-2016学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界的中国》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界的中国》导学案.pptx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界的中国》导学案.doc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界的中国》导学案.ppt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7课时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北京、香港和澳门
│2015-2016学年《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北京、香港和澳门》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北京、香港和澳门》导学案.pptx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北京、香港和澳门》导学案.doc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北京、香港和澳门》导学案.ppt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北京、香港和澳门》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8课时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台湾、新疆
│2015-2016学年《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台湾、新疆》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台湾、新疆》导学案.pptx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台湾、新疆》导学案.doc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台湾、新疆》导学案.ppt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台湾、新疆》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9课时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
│2015-2016学年《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导学案.pptx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导学案.doc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导学案.ppt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30课时 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
│2015-2016学年《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导学案.pptx
│《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导学案.doc
│《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导学案.ppt
│《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三单元 整合与评价
2015-2016学年《整合与评价》导学案.docx
2015-2016学年《整合与评价》导学案.pptx
《整合与评价》导学案.doc
《整合与评价》导学案.ppt
第 17课时 从世界看中国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学会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和领土四端点。记住我国三级基本行政区划以及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说出我国人口数量,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运用民族分布图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及风土民情。
4.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保卫国土的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① ;从南、北半球看,位于② 。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③ 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④ 。
(3)海陆位置:位于⑤ 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位置优越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对外交往与合作,海洋事业,等。
2.国土辽阔
(1)领土
面积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⑥ 和⑦ ,居世界第三位。
疆界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
邻国多:陆上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领土四至点:东西跨经度62°多;南北跨纬度近50°。
东为⑧ 的汇合处:135° E。
西为新疆⑨ :73° E。
北为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 N。
南为南沙群岛的⑩ :4° N。
(2)领海
东临四海(北 南):渤海、 、东海、 (属于太平洋)。
海域管辖
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及岛屿
海岸线:1800多千米。
岛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有6500多个,主要岛屿有 、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
(3)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单位
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数量: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5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达到13亿。
(2)人口特点: ,增长快。
(3)人口国策: 。
(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担。
2.人口东多西少
(1)界线: 一线。
(2)密度:东密西疏。
(3)东部: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94%。
(4)西部: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6%。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56个民族
(1)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2)人口大于400万的少数民族(共9个),按人口由多到少依次是壮族、满族、 、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 。
(3)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2.民族的分布
(1)特点:具有 的特点。
(2)分布地区:汉族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 地区。
(3)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 ,设立 ,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发展并促进文化交流。
1.我国领土四至点都在哪里?
第 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我国主要的山脉的位置、名称和走向;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和特点;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农业生产等的影响。
2.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和学会从这些图中抽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的方法。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祖国面貌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正确理解地理现象的利弊优劣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总体特征:西部高、东部低。
2.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① 。
第二级阶梯:② 。
第三级阶梯:③ 。
二、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地形区
(1)山脉
三列东西走向山脉:天山—④ ,昆仑山—⑤ ,⑥ 。
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山脉:⑦ ,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巨大弧形山脉:⑧ 。
高原:青藏高原、⑨ 、云贵高原、⑩ 。
盆地: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 、 。
(2)地形对经济的有利影响: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
(1)面积: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
(2)分布:山地与高原多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
(3)影响:山区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方面优势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1.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有两位同学各自画出我国地势从东向西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你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吗?
(2)哪幅图比较接近实际?请简述理由。
2.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名称写在下列横线上。
山脉:A. ,B. ,C. ,D. ,
E. ,F. ,G. ,H. ,
I. ,J. ,K. ,L. ,
M. ,N. 。
(2)在图中找出位于下列省区交界处的山脉,将其名称填在后面。
闽赣: ,晋冀: ,甘青: ,新藏: ,渝鄂: 。
(3)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下列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 19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降水状况;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并初步掌握雨带的移动规律;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应用)。
2.进一步培养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各月分配柱状图等的技能,提高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南北气温差异
1.冬季
特点: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影响因素:纬度因素、① 因素。
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大致从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沿② 一线延伸。
最低气温分布地点:漠河。
2.夏季
特点:南北普遍高温。
影响因素:正午太阳高度、昼长、纬度。
最高气温分布地点:③ 。
最低气温分布区:青藏高原。
3.温度带与农作物(划分依据④ )
(1)寒温带——马铃薯、小麦。
(2)中温带——甜菜、春小麦。
(3)暖温带——棉花、冬小麦。
(4)⑤ ——油菜、水稻、甘蔗。
(5)热带——橡胶、水稻、甘蔗。
(6)高原气候区——青稞。
4.影响
(1)农作物种类、熟制。
(2)传统建筑:北方取暖,南方透风。
二、东西干湿差异
1.分布
(1)特点: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⑥ 。
(2)年降水量最多: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⑦ 。
(3)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
(4)降水量不同,会影响到⑧ 、饮食、民俗等。
2.干湿地区
(1)划分与植被:湿润地区——森林,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⑨ ——草原,干旱地区——荒漠。
(2)影响
植被的生长
湿润地区:森林;干旱地区:草本植物。
⑩ :北方旱地;南方水田。
居民的饮食习惯。
房顶坡度。
三、季风气候显著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和 。
2.季风
(1)冬季风
源地:西北严寒的 和蒙古一带。
风向:东部地区,西北季风;西南地区,东北季风。
性质:寒冷干燥。
影响:冬季风活动强烈,会暴发 。
(2)夏季风
源地:东部和南部辽阔的海洋。
风向:东部大部分地区, ;西南部分地区,西南风。
性质: 。
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锋面雨带的推进规律表现为5月中旬,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 “梅雨”;7月中旬到8月,华北、东北多雨;9月,雨带南移;10月,雨季结束。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时间分配不均,水旱灾害频发。
降水与热量配合,有利于农业生产。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分界线: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冈底斯山为界。
季风区降水丰富,且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全年较干旱。
四、气候复杂多样
1.形成原因:季风影响、地形多样。
2.类型
(1)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
(3)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