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石家庄25中初中语文组 王荣华  时间:2006/12/4 12:51:4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前提条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实效的主要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治学严谨的态度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根本保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开发语文实用教学资源,不仅把死的教材变成活的知识。更要“打开”课本,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激活语文课堂教学,聚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这样才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提高认知能力。 
  每届新生入学后,我每节课都让两三名学生走上讲台 “说名话姓”,即:先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再介绍自己姓名的来历及含义,个人的兴趣爱好。还让其他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演绎同学名字的意义,全班学生介绍完后,筛选出易写错、读错的名字进行听写。这一活动的进行,不仅使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能尽快记住相互的名字,了解名字里面蕴含的学问,丰富了词语的积累,更懂得了每个人的名字都寄托着家长对孩子的无限希望和美好的祝福,是家长精心筛选并赋予其特殊象征意义的专用名词,我们要珍爱自己的名字,为其增光添彩。一个个学生的名字成了学习的宝贵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又如,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发现初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沉浸在新奇、激动之中。初二、初三的学生上课则显得涣散、总之多数学生学习状态不佳。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是这样上的:
  自我介绍之后,我让学生拿出新课本,按以下要求去做:
  1、看封面封底:了解课本版本是人教版还是冀教版。教材那年审查通过。封面图片的意义。
  2、看插图:我带领学生一起看课本前几页的插图。 适当介绍或让同学讲一下插图中所展示的人物,、事件、动植物等与课文的关系。引起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兴趣。
  3、读前言:了解新课本展现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了解语文与其他学科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
  4、看目录:我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本大体内容。学生被书本中的精彩的内容所吸引,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从学生意犹未尽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我的认同,对课本的喜爱,接着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课文。
  5、看后记:了解什么是顾问、主编、责任编辑等;教育学生要尊重编辑的劳动;同时又教育学生敢于向课本挑战,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