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2010字。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
一、 课标要求: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旨在学习自然灾害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
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法。
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灾害观念。
四、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
2.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
异。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05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一、自然灾害
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教师总结】定义表述为:
【学法指导】判断自然灾害的技巧:一是诱因为自然异变;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