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文灾害》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4950字。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洪水灾害、风暴潮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
(2)掌握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和危害。
(3)掌握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气候、地貌和水文因素,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2)结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风暴潮的时空差异和危害。
(3)联系长江流域的水文灾害,分析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灾情状况与解决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发展关系。
教材分析
第二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而本节的水文灾害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而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特点又决定了我国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水文特点,因此东部季风区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加上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洪涝灾害严重,而东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乱砍滥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於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使湖泊对干流的调蓄能力也在下降,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同时还受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影响,这里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又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因此,联系中国的气候、地貌和水文等知识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分析中国水文灾害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是本节的重点,而中国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幻灯片)
(师生共同分析上述文言文,引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据统计,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板书)一、洪水灾害
(出示图片:2.18 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50毫米的日数)
读图思考:
1.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在4天以上的城市有哪些?
2.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有何特点?
(点拔:有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南宁、广州、海口、香港、澳门、台北等大城市。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出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的特点。)
(板书)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板书)(1)东部多,西部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