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4(20份)
- 资源简介:
必修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章 整合与评价
│2015-2016学年《整合与评价》导学案.doc
│2015-2016学年《整合与评价》导学案.ppt
│《整合与评价》导学案.doc
│《整合与评价》导学案.ppt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 1课时 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
││2015-2016学年《第1课时 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doc
││2015-2016学年《第1课时 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ppt
││《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doc
││《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导学案.ppt
││《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课时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2015-2016学年《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导学案.doc
│2015-2016学年《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导学案.ppt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导学案.doc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导学案.ppt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 1课时 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5-2016学年《 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doc
│2015-2016学年《 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ppt
│《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doc
│《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ppt
│《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2课时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2016学年《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ppt
2015-2016学年《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ppt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实施方案.doc
第 1课时 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概念和特征两方面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归纳总结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一、区域及区域差异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单位,是人们在②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③ 、形状和边界。
3.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由于④ 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地理环境差异
(1)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30° 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松嫩平原:大致位于⑤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为⑥ 气候,松嫩平原为⑦ 气候。
(3)土地条件
长江三角洲:耕地以⑧ 为主,土壤类型是⑨ ;松嫩平原:耕地以⑩ 为主,土壤类型是 。
(4)矿产资源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 ;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 。
2.生产活动差异
(1)农业
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至三熟,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水产业也较发达;松嫩平原: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西部适宜发展 。
(2)第二、三产业
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是我国重要的 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1.你能用图表示东北地区、东北平原和三江平原三者之间的层次(等级)关系吗?
2.在内蒙古草原,自西向东各组成部分的自然地理特征完全一致吗?
探究一 区域的概念及特征
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区、市)、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齐鲁文化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地理名词。
[互动探究] 1.区域之间的边界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2.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要素的差别,以秦岭—淮河为界,又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这句话体现了区域的什么特征?
3.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描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吗?
探究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互动探究] 阅读教材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和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 生产类型
耕地类型
农作物
作物熟制
工业
商业
城市和人口
交通运输
第 1课时 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
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了解RS的概念、工作领域;结合实例,了解RS的工作过程,以及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通过野外辨向、三维坐标、目标定位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并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一、地理信息技术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二、遥感(RS)
1.概念:是人们在① (如飞机、高空气球)或② (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关键装置:③ 。
3.遥感的主要环节:目标物 ④ ⑤ ⑥ 。
4.遥感的作用:(1)提高研究工作的⑦ 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2)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5.遥感的应用: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⑧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作物估产及病虫害防治等领域。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组成
(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地面控制部分——⑨ ;(3)⑩ ——GPS信号接收机。
3.用途: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4.特点:全能性、全球性、 、连续性、 。
5.应用
(1)广泛应用于野外考察、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等各个领域;(2)目前,利用GPS进行导航服务已成为一种新兴行业。
1.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
探究一 遥感(RS)及其应用
[互动探究] 读遥感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遥感卫星的关键装置是什么?除了遥感卫星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遥感平台?
(2)根据示意图,试描述遥感的工作环节。
(3)与传统方法相比,遥感技术有哪些优点?其应用的领域有哪些?
(4)遥感探测与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高度有何关系?
探究二 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应用
[互动探究] 读GPS卫星星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GPS是 的简称,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 、 与 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GPS的空间星座由 颗工作卫星、 颗备用卫星组成,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监测到 颗以上的卫星。在GPS导航定位时,要想获得准确的三维信息,必须接收到 颗GPS卫星的信号,它们被称为 。
(3)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利用GPS接收机进行定位具有哪些方面的优越性?
第一章整合与评价
1.以我国主要区域地理分界线为背景,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运用有关材料,了解“3S”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② 和边界。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
(1)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30° 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43° N~48° N,我国东部地区的中部。
(2)气候条件:长江三角洲为③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为④ 气候,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3)土壤条件:长江三角洲以⑤ 为主,耕地多为水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少;松嫩平原以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
(4)矿产资源:长江三角洲贫乏,松嫩平原⑥ 等矿产资源丰富。
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差异
(1)农业:长江三角洲为⑦ 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较发达;松嫩平原为⑧ 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2)其他: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是全国最大的⑨ 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早期: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下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其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主要的⑩ 和棉花生产基地。
(3)现代社会: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粮食商品率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 。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与遥感
(1)地理信息技术:是获取、 、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
(2)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 (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主要环节为“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专业图件统计数字”。具有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节省人力和财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2.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部分:空间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功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
(4)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5)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3.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程序:信息源→ →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3)应用: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联系: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
(2)数字地球是 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利用数字地球可以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整合为立体、动态地显示,为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1.秦岭—淮河、大兴安岭、古长城等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地理分界线,各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