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卷(1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打包 Word版含解析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模块综合测试(一)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三)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四) 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五)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阶段质量检测(一)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八)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二)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六)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七)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三)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四)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五)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
《创新方案》2017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模块综合测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
阶段质量检测(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历史上,曾有九大水系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目前与塔里木干流有地表水关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图示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该地区蒸发微弱 ③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④四周高山高原,阻拦水汽进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有关图示区域特征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塔里木河下游水量最大
B.风力作用对该区域地貌特征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聚落呈点状、带状分布
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主要类型的荒漠面积仍在较大幅度地增大。下图为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据此完成3~4题。
3.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的序号分别是( )
A.③ Ⅲ B.① Ⅲ
C.② Ⅱ D.④ Ⅰ
4.下列关于荒漠化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大陆 Ⅰ 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B.②大陆 Ⅲ 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C.③大陆 Ⅲ 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D.④大陆 Ⅰ 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图回答5~6题。
5.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水土流失 B.盐碱化、水土流失
C.沙漠化、盐碱化 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6.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 )
A.卫星遥感图像、GIS
B.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
D.GPS、GIS
我国大体沿长城分布有一个农业和牧业的交错带,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农牧交
课时达标训练(七)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基础巩固]
2014年以来,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读图回答1~2题。
1.与“长三角”相比,有利于黑龙江省建成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的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地广人稀 D.市场广阔
2.按照“稳面积、调结构、增产量、提品质”的原则,2014年黑龙江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等优质粮食生产。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全球变暖 B.雨热同季
C.市场需求 D.交通改善
读某区域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4.关于A所在省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冻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右图,回答5~6 题。
5.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6.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模块综合测试(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2 题。
甲 乙 丙
1.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土质疏松 ③开矿 ④植被破坏
⑤垂直节理发育 ⑥地壳活动剧烈
A.①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2.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
B.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
C.在丙地使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D.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草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行政区图,回答3~4题。
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4.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水汽易进入
B.地势较高,受地形抬升作用
C.地势较高,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
D.锋面遇地形阻挡在此停滞
6.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少,气候干旱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机械化水平高
“数字校园”是数字地球的具体利用与体现。读数字校园的应用图,回答7~8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