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湘教版 选修6 环境保护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件+教案+视频
4.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设计.doc
4.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件.ppt
4.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走进雾霾公益广告.mp4
4.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源等有关知识。
2.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
3.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4.认识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了解大气污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独立收集信息,观测、调查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并用所学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等地理技能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
2.尝试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发现大气污染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3.用论文或者是图表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调查、分析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周围环境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大气污染状况,养成环境危机意识,形成正确的国情观,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的讲解,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观念。
4.增加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科学发展观思想、人地协调和谐发展的思想,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都对温室效应,酸雨,有过了解,霾是华北地区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只是光化学烟雾有些陌生,但通过查阅资料可以认识。这一节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以有的知训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保护环境的责任和意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和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控制大气污染源的相关措施、学生环保行为的培养。
4教学方法
多煤体展示,讲授法,探究合作法,练习反馈
5教学过程
5.1.1课前准备
把班级学生分成四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