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7040字。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
2、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4、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3、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树立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使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际,思考解决的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案例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这些大气污染是怎么产生的?又需要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来解决呢?
【板书】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板书】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大气污染的概念。
【学生回答】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回答,理解定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